第24章 惊人[第1页/共3页]
一家人盘点起这些日子的收成,余粮卖的价不错,还能支撑家里一段时候的开消,最令人惊奇的是宁婉竟卖野菜竟得了六百多钱!
“我就是聪明呀!”宁婉答着,实在她晓得不是,她是见地很多了。
三家村人从春到秋辛苦奋作,一年到头除了吃用,也一定能剩下多少钱,就如宁家大房,地多人少,但两三年间也不过攒了八贯钱罢了。而宁婉一个小女孩,只用了一个月的时候就挣了半贯钱还多。
但是宁家大房眼下过的日子,早不是三家村精打细算的糊口了,是以在咸蛋最好吃的时候,大师不但不节流着吃,并且还多吃,每日一人一个。
自从走出了三家村,她见过好多的新奇东西,学会了好多的本领,明白了好多的事理,现在的她做几样菜算不了甚么。
刘货郎平时也会收些山货,但是他给的代价非常地低,就是加一些利能加多少?宁婉看爹娘有些被说动了,也晓得他们既是对这其间的好处不清楚,又信赖宁清和刘货郎,但是她却不会。
“爹还是好好歇几天吧,这些日子太累了,比及耕作时还会更累呢,”宁婉早猜到了爹的苦衷,他是想挣些钱给宁清做嫁奁,免得卖地呢!家里的地是祖辈们传下来的,也是宁家的立品之本,是以不是实在太难,普通是没有人肯卖地的。而卖了家里地的人,也会被人笑话是败家子儿。
宁梁是亲眼看着宁婉卖野菜的,是以他最早从不信到惊奇,对宁婉先前挣钱的主张也多信了几分,“婉儿,这些天要耕作了,爹不得空儿,等种了地,爹陪你去采山货,再送到镇上卖。”
是以宁梁就明白了,他这些日子经常与幺女一起出门,倒也增加了些历练,是以就说:“婉儿说得也对,我们多要了半子的钱,村里的人晓得了半子也难做,还不如各做各的,亲戚的情分更深。”
而在宁婉的打算里,她真正要做的是买卖,而不是日日带着家人采山货。只不过因为家里没有本钱,她才不得不先从采山货卖钱开端。
家里都是肯干活的人,只是没见地没有门路,又有天灾*,日子才过不起来。现在宁婉晓得应当如何做,但她晓得想发财也是很难的。是以便叹了一声气,“如果能送到虎台县里就好了,必然比镇上挣很多。”
在三家村里,哪一家偶尔腌了咸蛋,都不会像宁家如许从没咸的时候就开端吃,而是要比及完整腌透了,乃至腌过一些时候再拿出来当咸菜吃,因为如许吃起非常省,一家人好几口人一顿饭共同吃一个蛋都是很平常的事。
于氏见状,不堪恋慕,抚着肚子说:“如果我也能去就好了。”又下了决计,“来岁我就跟你们一起去挖野菜、采山货!”
把山货交给刘货郎少得钱还是主要的,更首要的题目是今后以后,宁家便将做山货买卖的路让给了刘货郎,而钱天然也会让刘货郎赚去。
宁清瞧着大师,便将前两日与刘货郎筹议了的话说了出来,“采山货必然能挣钱,但是我们对马驿镇不熟,找不到门路,更不消说县城离三家村几十里远,谁能背得动几十斤上百斤的山货送去呢?我还传闻那边的人特别坏,专门喜好哄人,万一被人骗了反倒白干了。不如我们家人用心采山货,再把采来的山货都交给刘货郎,让他替我们把山货销出去,如许才更稳妥。”
于氏倒没有想这么多,但丈夫的话她一贯听的,见二女儿还要再说,反劝她,“你爹说得对,如此一来半子好做,二来免得你将来夹在中间难堪。”
鸡蛋羹非常地细滑,再加上咸蛋便多了一重咸香的味道,大师一面吃着,一面夸宁婉,“平时不是蒸蛋羹就是煮咸蛋,亏你如何想出来把它们放在一处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