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3章:又见官商勾结[第1页/共3页]
曹金玉早已做好了安插,手持圣谕前去北方各州县,收买各州县夏收折粮。同时大明皇家银行,给曹金玉供应了充沛的资金支撑,一次性就给曹金玉贷出了五百万两白银。仰仗着薄弱的本钱,各地州县官员看着天子的圣谕,纷繁傻眼不已。
顺天府、保定府、蓟府各城镇的老百姓面对俄然进步的粮食代价,天然不肯意买账。而济民粮行的面粉代价倒是并为贬价,顿时一群老百姓就纷繁前去济民粮行采办面粉。
官方折粮买卖,的确就是暴利。
不肯意?
济民粮行一番收买下来,仅在北方就收买了六百万石折粮,而本钱仅只要三百余万两白银。
这些粮行本年买不到便宜的折粮,本身就已经极大的被紧缩了利润空间。而夏收期间,那些地主、农夫也不是傻瓜,他们只如果不急着用钱,谁会在这个时候低价卖出粮食?
路途较近的,或者路途远却有水运之利的,全数运往北直隶,卖给朝廷作为军粮等等,以满足官方订单。
这年初锻造铜币是有很大利润的,一百斤铜代价在12两白银摆布,能够锻造1.6万个铜币,代价26两白银,利润超越100%。
网
四川交通不便,外运铜钱不便利,以是在四川也设立了一个锻造铜钱的机构,从而以四川为中间,对四周各省停止辐射,满足西部的铜钱需求量。
这些粮食在未加工的时候,一石代价普通环境下是1两银子。而加工好,并停止零售的时候,代价则是1.5两白银(前文数占有误)。
此时朱由校因为提早动手,南京小朝廷还没腐败到那种程度,固然在铜钱锻造上有所贪腐,但铜钱质量倒还是能够包管,并且泰昌通宝,也是少有的‘名誉版本’,质量是明朝历代铜钱中算高的。
济民粮行的大米一同贬价,主如果大米贬价并不影响浅显百姓的糊口。大米在北方代价本身就比面粉贵,没有必然支出的阶层不会去吃大米。大米贬价对老百姓的糊口并不影响,反而能进步济民粮行的红利。
济民粮行的面粉代价不贬价,并非是不消交税,相反一样向税务局交税。但是济民粮行却有内帑补助,税务局的税款就是进入天子的内帑。内帑补助济民粮行,不过是左手换右手,济民粮行和没有交税是没有任何辨别的。
跟着西班牙人不竭的将白银运到马尼拉,然后与大明停止买卖,大量的白银不竭流入,铜价已经上涨。现在市场汇率,大抵是600文钱就能兑换1两白银,而万积年间还是700文。
这六百万折粮中,四百多万石运输到了北直隶、登莱、辽东,颠末一番加工以后,成为商品粮用来满足官方订单。仅仅是官方订单,就让济民粮行回本了。而济民粮行在各地,还存有两百万石粮食。
但是不久以后,这些粮商俄然发明他们的设法是有多天真了。合法这些粮商将面粉和大米的零售代价向上进步2钱银子的时候,济民粮行的面粉倒是还是保持在1.5两白银的代价,大米代价倒是随波逐流的进步了。
明朝则是酒水商品化程度比较高,长途贩运酒水极其平常。
不便利运输的,则囤积起来。等候粮价上涨的时候转手卖给其他贩子,或者用来酿造烧酒,然后销往各地。
明朝酒水贸易发卖是很发财的,同时也耗损了很多粮食。但是在交通不发财的期间,有些处所充裕的粮食运出去确切不划算,变成酒水掉队行发卖,确切是比较合适的挑选。但是大量的酒水耗损,确切是形成粮食紧缺的祸首祸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