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跟在马未都后面捡漏(上)[第2页/共3页]
“这只是一个附件,不配套,您这个代价有点贵了点,像这一类的东西,在潘故里最多卖到八百元,老板我再给您加一百元,九百元您看能不能拿走?”马未都说。
张嘉明笑着答复:“周教员,您别忘了我阿谁见义勇为标兵的称呼是如何来的哟?如果再碰到如许的好人我还会有体例把他送进派出所,周教员您放心吧,我机警着呢!”
“对不住了,刚才已经给您说了最低一千元,这已经是我的心机底线了。”摊主说。
“我们是应《少年文艺》杂志社的聘请来插手天下书展来的。”张嘉明答复。
看来这位马教员只对畴昔的东西感兴趣。
乱世黄金,乱世保藏。中国的老百姓刚从那场大难中走出来没几年,多数人还没故意机玩保藏,再一个是口袋里是真没钱,即便攒了点钱也会用来买冰箱、彩电、灌音机之类的时髦家电,当时候也不会有人想到这些破罐子烂瓷碗将来会有那么大的贬值空间,包含这位马先生也不会预感到,他现在搞保藏恐怕也是兴趣使然占主导职位。
人小鬼大的张嘉明用心假装不经意间与马未都的眼神对视,“呀!叔叔这么巧又见到你了!”
“你不是在列车上见到的阿谁孩子嘛!”马未都也认出了面前的孩子。
“周教员晓得你是个小机警鬼,不过你本身也得谨慎点,就在这条街上逛不能跑远,五点我们定时在沪海老饭店门口会晤,千万要记着了!”周教员很严厉的交代道。
张嘉明曾经记得马未都曾经在一次鉴宝节目中说过,这个年代的古玩市场没有捡漏一说,到处都是漏等你来捡,买到就是赚到,就算买到民国仿品也不消担忧,捂上十年二十年的也会只赚不赔!
马未都站起来对张嘉明说:“小盆友,叔叔到前面再瞅瞅去。”
八十年代初期古玩市场里还鲜有当代仿品呈现,即便有,以这个年代的精致的造假程度也非常易于辩白出来。
“叔叔,再见!”张嘉明跟他摆摆手。
“你都写甚么题材的文章啊?”马未都问。
马未都前脚刚分开,张嘉明就迫不及待的说道:“您刚才不是说这个瓷盘最低一千元钱吗?我买了!”
马未都把阿谁瓷盘放下,自言自语道:“看来我们算是无缘分了,但愿能有个好人家能把你收了。”
“哟呵,小盆友看不出来你还是个里手熟行!”摊主顿时换做一副面孔笑着说。
“既然如此,那么叔叔就考考你,你能看出这是哪个期间哪个窑口的瓷器吗?”马未都举动手里的瓷盘说。
这个瓷碗算是张嘉明手里比较不错的藏品了,没事也总爱拿在手里把玩一番,以是再次见到这个碗,张嘉明不消细心打量就能精确说出它的根基特性。
“那不是我妈,她是教我语文的周教员,她现在正在前面买衣服呢。”张嘉明跟他解释道。
这类瓷碗,张嘉明曾经也有一个,是2009年花了两千元钱从老庙街古玩市场上淘来的,厥后还花了两百元钱找朱耀宗教员鉴定过,朱教员给出的结论是,两千块钱买这个碗不算亏损,言外之意,也没赚甚么便宜。
“一点点啦!”张嘉明神情道。
“你跟你们教员来上海干吗来了?”马未都迷惑地问。
“不就是一个清光绪末年的瓷碗嘛,并且还是民窑的,用得着这么大惊小怪吗?切!”张嘉明撇了撇小嘴,稚声稚气的表达着本身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