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食堂后院[第2页/共2页]
七八条黑黄色的鳝鱼,交缠在一起,个头实足,新奇的很。
“四毛钱?看起来不错,我收了!媳妇,给他称一下重量!”
临走前,余天又问了保安一句。
小老板的眼睛当时就亮了。
“老哥,你技术真棒,鳝鱼味道鲜美,一点儿都不腥。嫂子这擀面的工夫也很好,面条劲道,很有嚼头!要不是我肚子太小,还真想再来一碗!”
如果能拉拢上厂子的食堂,天然是件功德。
小老板听到每天五十斤的量后,立马摇点头。
但接下来多余的黄鳝如何措置还是个题目。
要想发财,不但要有机遇,还得有胆识。
倘如果摔了跟头,那几十块的本钱,可立马就化作乌有了。
见余天是骑着自行车来的,小老板操着外埠口音打号召,表示的蛮热忱。
一盒大前门能力尽显。
要想办事,就得拿出办事的态度。
余天还没开端正式收买黄鳝。
他这小面摊子,固然买卖不错,但每天五十斤的黄鳝,还是不敷以消化掉的。
红色的辣子红色的肉丝,香气扑鼻。
余天先是说两句好听的话。
“在水产市场,五毛钱一斤。”
余天一番小拜年话,把老板和老板娘说的咯咯直笑。
“得嘞!感谢您!”
虽说有很多村民瞥见了余天倒腾鸡蛋,但他们也不敢等闲尝试。
得抓住机遇,抓紧时候,争夺每一分利润才行。
余天的第一个目标是煤矿厂。
花8块钱,买了两条‘大前门’卷烟。
“老哥,你们阿谁食堂的办理员叫甚么来着?费事您再说一遍。”
老板人很好,技术也不错,做的面一点儿不腥,很有味道。
小老板说着,让老板娘拿称过来,又问了一句,“兄弟,你这个另有吗?明天还能不能送点儿过来?如果有的话,我全收了!”
如许的买卖,普通人不敢冒险。
余天卖完鸡蛋,正值中午。
这类话,谁都爱听。
此次只是抓了几条‘样品’,来谈谈代价。
余天走到车旁,将挂在车把上的塑料桶拿下来,揭开盖子,给小老板看。
当然,这是在八十年代。
代价合适,小嘴儿很甜,已经给很多人留下了好印象。
“那可有点太多了...每天十5、二十斤还差未几...五十斤,真不可...”
四斤黄鳝,到手一块六毛。
老板娘乐呵呵的拿着竹筐,称了重量,利落的给余天结了钱。
必必要赶在十月份之前,堆集更多的资金,才气做更大的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