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寺里有三宝[第1页/共2页]
迷雾梅花林指的是寒山寺后院有一片梅花林常常到了夏季就会被大雾覆盖,一全部夏季不管刮风下雨都不会散去,人如果置身在林外就看那林子飘漂渺渺恍若云端,人如果处在林中又可见若隐若现的红色冬梅,恍若人间瑶池。是以,这迷雾梅花林就成了寒山寺的盛景,也是南越海内颇具盛名的景点之一。
殷夫人向这位和尚道了谢,一行人就随这名法号叫作空相的和尚前去专为善信供应留宿的东配房而去。
和尚约莫而立之年,身着灰色的僧衣,面带笑意,左手十指合拢立于胸前,右边的衣袖倒是空荡荡的。他见到殷夫人微微低头,行了还礼,说:“诸位施主,师父现在正在接待高朋,请恕不能出来相迎。东配房已由几名弟子前去清算房间了,就由小僧带诸位畴昔吧。”
寒山寺是都城内最负盛名的古刹,就坐落于西厢苑四周的寒山上,因此得名。坊间传闻寒山寺有三宝,迷雾梅花林、天籁凤凰音,另有清心般若经。
石阶底部有一些小摊贩,大多是山下的百姓上来谋点小差事而摆的,卖的东西有香烛纸钱,也有红线铃铛等一些女子爱好的小物件。下了马车后,殷惜灵和殷惜瑶就流连在了摊贩之间,似是看上了几条编织精美的手绳。
“人间无贤人,大家都会犯大大小小的弊端,犯了错内心就会产生惭愧之心。有的人疏忽惭愧之心,也有的人会被惭愧之心所折磨,夜不能寐。将心中之愧或是将心中之悔奉告舍愿,再将舍愿挂在长青上,风雨雷电就会把这些情感带走,还人一片安好。”
去的路程不算短,穿过街道,再沿着盘山栈道走了约莫一个时候才终究到了寒山寺的正门下方。寒山寺门前有一道千级石阶,马车是上不去的,只能靠走,有人说这是为了磨练前来礼佛参拜之人的向佛之心和诚意才专门设立的。
本来是些经文,每一阶都有,只是颠末风吹雨打和人们的踩踏已经变得恍惚,看不太出来了。也不知是谁刻的,足足刻了一千阶,这毅力还真是让人佩服得很。
这类鸟经年栖息在寒山寺的钟楼之上,每逢新月和月圆之夜便会在寒山寺顶回旋,收回一种如女子清歌的鸟鸣声。听过的人都说这类声音的确不像是鸟儿收回的,比空谷黄鹂要好听数倍,可谓人间天籁。
“赎罪?”夕和有些不测,她还觉得是许愿用的呢。
门路两旁整整齐齐地放了两列大水缸,大抵有十只,左边的五只里养着睡莲,但因为将近入冬,只要几片浮叶,右边的五只则养着鲤鱼,一静一动,很成心机,细心一揣摩又带着些禅味。
因为要在寺里住两夜,殷夫人便让庄嬷嬷去找方丈。在天井里等了一会儿后,一名和尚随庄嬷嬷一道返来了。
至于清心般若经则指的是寒山寺内的方丈――清心大师穷极几十年的佛理研讨和佛经参透而总结出来的一百零八卷般若经籍,就藏于寒山寺的藏经阁内。世人皆传这一百零八卷经籍集人间天理道义和梵学百家之大成,是不成多得的珍宝。凭着这一点,清心大师本人和寒山寺才有了现在的名声和职位。
每一阶石阶固然宽广,但却有必然的厚度,两百多阶加在一起就显得稍稍有点陡,往下望下去还真有种令人微微晕眩的感受。夕和从速转回了身,看向火线,晕眩感就消逝了。她站在原地喘着气,看到这些石阶上仿佛还刻着甚么笔墨,便蹲下身细心看了看。
“施主是第一次来寺里吧?那棵树叫长青,蔽寺建立的时候它就已经存在了。上面挂着的黄丝带叫舍愿,每个施主都能够向寺里捐出一文钱调换一条舍愿。舍愿的存在是给施主们赎罪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