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无须你等操心[第1页/共2页]
“当然,你等若能着力好好安设四周的灾黎同胞,那是再好不过,我等今后必不虐待。”
海防船埠上大型海船并未几,避祸来的饥民大多坐的是不大的渔船。
“听闻龚老前辈的商号一向在施粥,可见前辈急公好施。鄙人替百姓感谢您的义举,今后定有厚酬。”林啸留住龚振浩,一本端庄地作了个揖。
一万石?开甚么打趣!
“小民等见过大人。”
“哦,那就快请。”
按明末的计量体例,1石合120市斤,1万石也就合六百吨,戋戋六百吨能派多大用处?
龚振浩被请到商馆院内的时候,见到了世侄何取信。
“至于筹粮的事,我等自会去处安北国王讨要,不必你等操心。”林啸持续淡淡的说。
“不知大人发来多少雄师?需求多少军粮?”龚振浩见状心下惴惴。
“回大人的话,海内局势很不好,李成栋兵败身亡,广州和肇庆已经沦亡,鞑子雄师离当今圣上的行都已经近在天涯。”
“大人发义兵勤王,此乃大义之举,小民等佩服之至。小民愿捐募军粮一万石作为犒军之资。”龚振浩是最有气力的一名,见别人都拿眼睛看着他,便起首开口。
“哦。”林啸微微挑眉,温暖地问道“当前海内局势可好,你从实道来。”
一开端,阮小二觉得是南朝出兵打来了,一听口音又不像,再见到这些人奇特的装束和手里的家伙,更加惊骇,跪在地上浑身颤栗,站都站不起来。
……
林啸却端起茶杯,笑而不语。
只要不跑就行!
坐下的世人仍然如履薄冰,屁股只在椅子上沾了个边,大抵环境何取信已经跟他们说了,可这帮人太奇特、太吓人了。
“我等必然好好安设灾黎,恭候大人的好动静。”世人吃紧拱手告别。
海内局势已经不成清算,何取信此行护镖到海防,实在另一个目标是奉父之命前来安南探路,筹办万不得已时举家出海出亡。
林啸命人把总管皂隶等人先带下去,把此人先唤进堂来。
“回大人的话,鄙人何取信,本就是大明人,是义兴镖局的镖师,只是方才走镖来此。”
林啸说完,端起茶杯,送客。
最多五天,获得动静的四周官兵必然前来围歼,这一点林啸很有信心,毕竟此地离河内只不过200里罢了。
阮小二是会说大明官话的,林啸温言安抚,叫他们不消跪着,只是要求账房献出账册,并叮咛皂隶们分头去请各大商号的掌柜,阮小二一班人莫敢不从。
身材高大的何取信站立于惶恐的人群中,身穿一件淡蓝色紬纱圆领束腰直身宽袖便服,头束玄色网巾,未戴冠帽,腰系杂佩,手中拿着一把剑,神情自如。身后跟着二名紧身短打扮的年青人,一样手持刀剑,倒是神情庄严。
“海内局势竟然腐败至此了么?”林啸闻言惊诧道。
“实不相瞒,我义兵兵不过千人,可我等需求的不是军粮。”林啸慢悠悠的说道:“海内逢此大乱,又遭比年灾荒,无家可归的饥民何止千万。”
何取信觉得林啸是来买粮的,就想保举龚振浩。
最后,林啸留下何取信再次细细扣问了海内的环境,二人谈了好久,何取信才告别。
这些船大多是只能装几吨的小型平底沙船,也有几十艘400料以上的大船,能够装运几十吨货色。
“莫非前辈觉得我等只带一点军粮返国,便能救万民于水火?”
“哦,愿闻其详。”
“你可会说大明话?”林啸心下赞叹,当下问道。
何取信,字弘义,年方十九,出身技击世家的他很小的时候却因体弱多病被一名隐居于钦州的云游老道收为弟子习武学艺,艺成之时却逢师父仙逝,师父临终把师弟们拜托与他,便带着几位师弟回家插手镖行,他父亲何翼便让他们从一名镖师做起,渐渐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