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定亲(中)[第2页/共2页]
何况,他有这个自傲,他家女儿不是那等浮滑的人!
“也好,只是这孩子要让我先见见,最好能交给我们教养,他父母如何说?”
书内里都说,女子要在家从夫,夫死从子。
“鲁秀才本年不过虚岁十六。”侯老爷笑着放下账册,捧着烟杆和侯夫人做到一处,因侯老爷暮年随马帮跑到身毒,那里气候湿热多瘴气,不得已染上了烟瘾,侯夫人虽是皱了眉头,却还是给侯老爷点上了炕的焦黄的烟丝。
十六岁的少年秀才在这大桥镇是很罕见的,鲁家大堂当中满满都是乡绅,济济一堂。
这一世因为自家大哥早丧,鲁大娘并未如宿世普通早早定下婚约,鲁知虽好,却没有小辈本身私定毕生的事理,加上鲁知还是考中了秀才。
实在可惜,如果鲁家家道再差些就好了,本身定能将鲁知带到家中教养,有夫人在,又有本身做表率,定能教出个知恩念情的好儿郎来。
暖和的灯光,热腾腾的饭菜,女儿的笑语撒娇,老婆的温言安抚,让人将一整天的疲累都抛在脑后。
“往年挣的少,也未曾有这些烦人的心要操,现在这家业虽一点点的大了,这费的心机劳的神却也多了。”自家如果小富之家,给珠珠随便找个过得的上门半子是顶轻易的,现在身家数十万银,再想要低调也要看别人愿不肯意放过本身,何况自家的财产关乎上千个家庭,上万人的生存,要退下来岂是轻易的事情。
本身所求未几,仅仅是女儿所生一双后代姓侯,侯珠未有后代前不得纳妾罢了,女儿虽出身商户,比起其异村夫出挑多了,毕竟是读书识字的。
从本地买香料制成成品只能得一成的利,精打细算的陶父不忍心七成的利润都给香料估客,因而他筹了钱,和自家儿子解缆去粤地贩香。
侯老爷罕见的也登门了,在大师的簇拥下和鲁知问答了几句,见别人际来往虽则稚嫩,但心肠不坏,学问也踏实,家道虽不甚好,肄业之心非常果断,鲁家有三子,鲁父在街上惯做买卖的,情面来往非常做得,鲁知有他家互助,一甲不说,二甲进士如探囊取物,无他的帮衬,此生大抵止步于举人。
但也不能因为这事儿就抱怨本身丈夫太无能不是?
这该如何是好?
三年前,她仰仗上一世获得的香料方剂非常为父母挣了一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