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民国地主不好当(北方篇)[第4页/共5页]
但是,跟之前的清朝比拟,浅显农夫的糊口前提不但没有更加的当代化,反而大幅度地恶化了——为了转嫁军阀们的苛捐冗赋,地主们遍及把种地的租子上涨到了六成至七成,如果只收五成租子的话,就已经算是天大的恩德了。在交纳了地租以后,佃农的余粮凡是已经不敷保持生存,为此不得不去借高利贷,从而堕入“借了新债还旧债”的螺旋圈套,从而负债越来越高,终究家破人亡。
而在这个标准线之下的地主和富农,自家种的小麦就算磨成了白面,也不敢多吃,要拿出去卖钱缴税,以及换一些洋火、食盐、布匹之类的必须品,只留下棒子面、高粱面之类的细粮来给本身充饥。
但是,如果你对打打杀杀之类的事情兴趣不大,只是想要过上比较当代化的糊口,那么可就非常困难了——按照1930年的一份统计,在河北清苑县11个村2000多户人家上万口人当中,统共只要自行车7辆、手电筒6个、热水瓶2个,而收音机则是一台都没有。电灯是不消想了,因为乡间普通底子没有电力,也没有自来水。如果还要本身弄发电机的话,仿佛只要那些雄师阀的家里,才气拿得出这很多款项。比方清末的袁世凯,在老故乡间退隐之时盖的别墅,内里不但有电力供应,还拉了电报线,连私家电报房都有。
以是,在民国期间的华北和山东地区,固然很多县里的地主豪绅,把实际地租已经收到了七成以上,还在荒年乘人之危,落井下石,操纵高利贷来剥削农夫,把佃农们逼得只能把谷糠麸子当作主食,到了灾荒年月就要出门逃荒,乃至于到东北去“闯关东”。但是在军阀们的横征暴敛和匪贼的肆意横行之下,除了极少数最顶级的大地主以外,大多数中小地主的日子还是过得很糟糕。
更要命的是,这些打手的虔诚恳偶然候也非常可疑,如果仆人家过于软弱或刻薄,乃至还会结合匪贼干掉地主百口,然后本身把财产分了,当个小地主纳福——以是民国地主必须能打,正如当今的村干部一样。
跟清朝比拟,北方乡村在民国年间独一比较较着的“当代化”标记,就是较为遍及地用上了火油灯,乡村照明已根基被火油代替——在此不得不平气一下美孚公司的倾销才气。要晓得,在当时的北中国乡村搞甚么火油灯的市场营销,几近跟在当代的索马里做小商品买卖一样伤害。
但是,一旦或人的地盘大到了如许的程度,如果手里没有一支过硬的兵马,那么底子就看不住场子。而有了上万亩地步,又拉起了大票兵马的人,凡是就已经是军阀而不是地主了。一旦被其他军阀击败,这些好不轻易弄到手的地盘,最后也别希冀还能保得住。
就算是有小块地盘的自耕农,在接受了沉重的赋税剥削以后,一样也很难避开高利贷的圈套,从而踏上停业之路。并且,遵循普通的规律来讲,越是小块的地盘,就越是不轻易保住——碰到水灾和蝗灾,军阀们天然会用刀枪逼迫你卖了地步缴税,而地主们则趁机压价强买;碰到大雨天,常常也会冒出几个很有知己的地主,构造狗腿子扒开大堤淹了你家地步,让大水冲走界标,然后再花几个小钱到衙门里活动一番,因而你的地就变成他们的祖业了。接下来如果不想被那些狗腿子打死,就还是早点清算包裹跑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