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光怪陆离的东方魔都[第3页/共5页]
――在当时的上海大众租界,一度电均匀要收0.3~0.5银元,相称于现在的12元到20元,明显是贵很多了。幸亏当时候也没有空调、冰箱、微波炉这些耗电大件,光是照照电灯听听收音机,应当还能拼集。
别的,在民国年代,那些失势下野的军阀政要,前清王公们,为了防备遭到昔日仇家的秋后算账,以及享用当代化的高质量糊口,也都喜好扎堆地往上海和天津的租界里钻(比方《情深深雨蒙蒙》内里女配角的老爹,假造的东北军阀陆振华),一旦局势有变,又能够当即再次出山,如同当代的外洋政治出亡者普通――只不过当时在中国人的地盘上,就到处是洋人的地盘,以是政治出亡只要跑几步路便能够了。
固然天下各地的停业农夫们纷繁涌入上海,试图在都会里谋得一条活路。但究竟上,固然在民国前期,上海的轻产业一度很昌隆。但是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因为遭到天下经济大冷落的影响,上海工商企业多量开张、停产和减产,住民失业情势一向很糟糕。按照1935年的一份调查,全城400万人丁当中,竟然有60万以上的工人处于赋闲状况――这是多么庞大的社会不稳定身分啊!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因为洋货的大量打击,江浙地区乡村遍及停业,都会却畸形繁华。因而,成千上万的停业农夫乃至停业地主,全都一窝蜂地涌进大上海找饭吃。但这些人既无文明又无技术,进城以后混得好的百中无一。大多数人只能去扛大包,卖卷烟,拉黄包车,当仆人,或者进工厂当小工,支出都很低,并且很不稳定,说不准啥时候就亏本或赋闲了。以是买房是期望,租房也困难。
通过民国期间的老电影、老照片,另有阿谁期间一些文人写的糊口散文,我们能够晓得,当时的上海租界,是一个西装革履与长袍马褂摩肩接踵,四方土语与西欧说话交相班驳的处所――这里有一掷令媛的富豪后辈,有穿蓬蓬裙插手扮装舞会的女大门生,有盛况空前的个人婚礼,有红透半边天的闻名歌星及其粉丝群,有摆着诱人姿式拍寝衣告白的模特后代郎,有专家学者的专题陈述讲座,有熙熙攘攘的股票买卖市场,街边报亭里摆满了封面靓丽的外文杂志,电影院里有从美国好莱坞空中邮递过来的新潮大片……总之,从表面上看,这仿佛是一个与现当代界比拟没太多差异的摩顿期间。
以是,与中世纪那些即使身家万贯也过不上好日子的悲惨富人比拟,民国年代躲在租界里的中国富豪们,多少还是能够活得更萧洒的。独一的费事是……钱从那里来?
但如许宽裕的糊口,毕竟没多少人情愿一向过下去,特别是当他们还身处于上海滩如许一个花花天下的时候。很多略微有点积储的上海市民,就跟当代的我们一样,纷繁把积储投进了股票买卖所,诡计一夜暴富,但成果却常常是血本无归――本钱主义的信条,就是骗轻信人之财,填贪婪者之欲。散户和小户在股市中永久是被大户和农户宰割的工具。清末的“橡皮股票危急”,1922年的股票泡沫幻灭危急,让上海的股民们全都吃足了苦头。而1929年的天下经济危急,更是让停业股民们他杀后的尸身漂满了黄浦江……
固然那年初上海的治安不如后代,黄金荣、杜月笙如许的黑帮分子横行几十年无人能治,但比起四川袍哥闯进成都会当局绑肉票的放肆程度,上海的社会次序在民国已经算是相称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