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陈郡谢氏》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019章 王谢风流[第1页/共4页]

019王谢风骚

琅琊王七,少时成名,面貌出众,文采风骚,丰度皆是百里挑一的,更是南朝四大名士之首,固然年二十又八,曾有一妻,丧偶后上门求亲的仍然趋之若鹜。

杨桓氏内心嘲笑,笑道:“阿大已婚配?何尝听闻。”

谢崔氏算是明白了她的企图,也难怪常日一贯怜惜的杨桓氏竟然情愿拿出这等重礼。弘农杨氏固然也是王谢郡望,自南朝刘宋朝替晋国以后便垂垂势弱,已不复昔年汉朝时候的荣光。谢崔氏内心不喜,面上却道:“阿大已许人家,三娘、五娘尚未及笄,恐不适合。”

即使如此,杨桓氏还是不忿。求娶不到谢氏阿大,她只能退而求其次,和谢崔氏软磨硬泡了好久。谢崔氏拗不过她,只好让人去请谢秋姜和谢云姜。

杨娆忙跟着她行了礼。

秋姜想到这一世还没出过远门,更没见地多曲水流觞、士女游宴如许的嘉会,便笑着答允:“恭敬不如从命,多谢足下美意相邀。”

这一出倒是把秋姜弄蒙了。

“杨太夫人远来,携孙二郎、五郎至。”秋姜作画之际,一个婢女在外禀告。

杨桓氏出身谯郡桓氏,是桓洋的姑母,宜阳长公主和桓洋和离后便没甚么来往了。宜阳长公主现在竟然赐她冰绡绢,谢崔氏实在不测。

身后一人穿花拂柳而来,出声呵叱:“阿娆快快退下。谢氏三娘乃陈郡贵女,吾等远来是为来宾,当尊敬仆人,以礼待之,怎能以唇舌相攻?”

入了深冬,北地气候更加酷寒。弘农杨氏的郡君太夫人和谢崔氏夙来交好,此次北上,带来了南地盛产的很多贵重物质,此中便有产自东扬的“冰绡绢”。

“阿瑶,你为何这般怯懦?我不过实话实说,就算她闻声了,又能如何样?胡人血缘的女子,怎配我杨氏五郎?”

魏晋以后,佛、玄、道、儒并行,各有抨击、也各有融会,南朝士族中有相称一部分人不耻儒学的伦理品德,主张独立独行、感情外露,以是女子也不像前些年那般完整恪守礼教。只是,和北朝士女比拟,南地女人职位仍然不算高,特别是像她们如许出身寒微的庶女。

东晋衣冠南渡时,琅琊王氏居功至伟,而后被称为“第一望族”,时人皆谓“王与马,共天下”。而谢氏自淝水之战后,以谢安为首的谢氏一门功劳卓绝,晋升为顶级门阀。

秋姜拜别后,杨尹才舒缓了笑容,执起杨娆的手重语安抚:“阿娆,你何必与她普通见地?”

门外的婢子又小声催促,秋姜换了身藕色撒花百褶裙便出了门。路经梅园,才拐了个弯便听到火线水榭旁有一女子柔声笑道:“阿娆都传闻了,这谢氏三娘的母亲出自鲜卑蛮族,想必粗鄙不堪,难登风雅之堂。”

谢崔氏的笑容滴水不漏:“阿大年方二八,岂有单身之理?将许的是琅琊王氏的七郎君。”

或许他们弘农杨氏在浅显家人间是显赫的,但是,和一等一的门阀大师一比,便又落了下乘。

杨桓氏一怔,恨得直咬牙。

秋姜道:“二郎言重了。”

秋姜敛衽回礼,端然一笑,言简意赅:“我便是陈郡谢三娘。”

“可我听闻北地主张胡汉一家,这些年联婚的不在少数呢,且北朝士女职位颇高,律法明定,皆可自在嫁娶,乃至入仕参军。”

杨瑶也是愣住了,自小外傅便教诲她们,贵胄后代讲究的是崇高磊落,畅所欲言,更要风采翩翩,不拘末节。说不过就哭,的确和乡野村妇一样,这实在是――她也是羞得满面通红。

杨瑶忙屈身道:“弘农杨十三娘,见过女郎。”暗里扯了扯还呆立着的杨娆。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