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陈家洛的幸福生活》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五章 劝捐[第1页/共2页]

砰地一声,心砚重重一拳砸在桌子上,咬牙切齿的说道,“这些趁火打劫的强盗!一个个嘴上念着贤人经文,却干着强盗的活动!怪不得贫者愈贫、富者愈富!”

“大人刚一上任就筹算构筑堤坝,实乃我福鼎百姓的福分啊!”,世人先是连续串的吹嘘奉上,却无人肯站出来报上捐款的数量。

有了赵寅成领头,剩下的各家也纷繁遵循这个标准报出数字,听得心砚三民气中嘲笑不已。

“要提及这大清的财税分派,话可就长了。”,县衙以本地菲青正给心砚和陈家洛报告为何县里要修水利必须去找境内士绅劝捐的启事,“康熙年间的时候,朝廷每年支出大抵有三千万两,此中各省八旗、绿营饷银就要占一千四百两摆布,占朝廷全数的四成五还要多,都城、盛京八旗饷银再用去五百多万两,然后是都城官员俸银、杂项银等两百五十万两,剩下给各省存留俸工、驿站、河工等银就只剩下了不到八百万两;而到了乾隆年间,岁入上升到四千余万两,但各省留用却不升反降,都城、盛京及各省兵饷银所费不下两千五百万两,如果加上八旗添设哺育兵银、满汉兵赏恤银、恩赏旗兵赋税银又要花去百万两,再算上从雍正年间增设的文武百官养廉银四百余万两,撤除河工、采买、织造、都城各衙门的开消,各省留支驿站、祭奠、官俸役食等银只剩下了六百万两,比康熙年间还少了两百余万两。这些银子听起来很多但分摊到每个县可就不剩几个了,常日里缝补缀补还能勉强度日,如果想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得劝捐了。”

陆菲青摇点头,“这些日子我也和戴先生、高先生、杨先生他们去河道上看过了,我们几人合计了一番,要想挨过此次夏汛,如何也得三万两银子!这劝捐一事并无定命,如果知县强势能收上来的就多一些,如果县内士绅强势不给知县面子能收上来的就少一些。现在我们刚上任,本地的乡绅就算是为了今后筹算,此次也不会拿出太多的银子。”

“高家捐一百二十两!”

“苏家......”

心砚见陈家洛略微有些发楞接着问道,“陆老前辈,那您估计我们此次构筑堤坝需求多少银子,劝捐又能弄来多少银子?”

心砚应了一声戴好正七品知县的素金顶戴,领着陆菲青、陈家洛到了外堂,正在外堂品茶的诸位乡绅齐齐大礼参拜。心砚走到上座坐下,陆陈二位师爷摆列摆布,心砚念着刚才陆菲青所说的话,对他们天然没有好神采,等了一会儿才淡淡的说了声,“起来吧!”

心砚的神采也越来越丢脸,陆菲青悄悄咳了一声表示他节制情感,然后站出来讲道,“诸位都是福鼎驰名誉的乡绅,这构筑堤坝也是造福桑梓的事情,现在县衙府库空虚,县里一时拿不出这么多银子来,还望诸位大力互助。过后我家大人自会向朝廷奏报诸位的义举。”

“这...”,世人摆布看了半天,还是赵寅成站出来讲道,“启禀严大人,这构筑堤坝也是利在千秋的事情,我等世代居于福鼎天然是责无旁贷。只是鄙人家中人丁颇多,近些年收成又不好,早些年的积储已经耗损了很多,此次我赵家就先捐二百两!”

“如果溪水众多对于这些大户人家来讲反倒是功德!”,陆菲青走遍各地,对于这些大户人家的行事看很多了,苦笑着解释道,“福鼎置县至今不过二十年,出了赵高杨林这些原有的大户人家,多有外埠移民,这溪水两侧的地步多数是新斥地分派给移民的;这些大户人家在这二十年里费经心机却不过夺了不到三成,早就对剩下的那些门徒虎视眈眈了;此次夏汛恰好给了他们机遇,如果大水冲毁良田,他们能够依托家中积储安然度日,那些没多少地步的移民就没有那么好过了,他们一旦遇灾就只能像大户人家假贷度日,这驴打滚的高利贷借起来可不好还,利滚利钱滚息非得逼得他们卖光地步、沦为耕户不成!带到大水过后这溪水两边的地步便可要改姓了!试问他们又如何能够出钱构筑堤坝呢?”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