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见神不坏和至诚之道[第2页/共3页]
民国之时,北京、天津二城,乃是全部武林的中间,强者辈出,妙手不竭。
“前面的路,还长着呢。”苏明一朝分开罗疃,俄然就有种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感受。一时之间,竟感觉天下之大,无处不成去。
李书文道:“据传老子衍《品德经》五千字,西出函谷关,紫气浩大三万里。又传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证道,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见到十万亿佛国,恒河沙数佛陀。不晓得这些汗青上的贤人有没有达到这个境地,但据我所知,近代武林中,并没有人达到这个境地。”
苏明俯身下拜,对李书文叩首三次,道:“弟子这便去了。”回身拜别,走出了一两里地,转头看时,却见村口仍然有一件黑袍,被风吹起,不断摆动。苏明俯身再拜,起来回身大步拜别。
不坏,并不是不会破坏,也不是坚若金刚,斧劈刀砍而不伤。而是一旦身材有了毁伤,非论多么纤细,都能发觉到,从而想体例去修复和弥补,让本身的身材时候保持美满和顶峰的状况。
苏明此次进入的,是《精武豪杰》的天下。其所说的,恰是霍元甲归天后,陈真在一战中返来,产生在上海的事情。
苏明又问道:“那突破虚空,见神不坏的境地呢?”
到了李书文面前,还没说话,李书文便问道:“你是来告别的吧?”
“当年形意门郭云深老先生分别拳法境地,分为明劲、暗劲、化劲。实在化劲之上,又有三重境地,分为丹劲、罡劲、神劲。”
苏明心中称奇,点头道:“是,弟子感觉再练下去,也进境迟缓,难以冲破,不如出去逛逛,说不定能有别的收成。”
苏明闻言,细细咀嚼,只感觉句句真谛,字字真意,如果传到武林中,代价令媛也不为过。他想到后代读书之时,有次读到孙禄堂的《形意叙真》,内里曾写道:“形意拳李洛能先生,八卦掌董海川先生,太极拳杨露禅先生、武禹襄先生,皆有不见不闻而能知之的才气。”也有先人说,孙禄堂本身,也到了这个境地。
“我刚才说的突破虚空,见神不坏,能够称为是对身材最纤细最极致的洞察力。而至诚之道,则是对外界最纤细最极致的洞察力。”
“化劲大成以后,能节制浑身高低任何一块筋腱、肌肉、皮膜,搬运周身气血。此时,如果工夫更上一层,能将精气神,收敛成一个介于存在和不存在之间的点,我们便称之为抱丹。抱,意义是将满身气血合拢抱而为一。丹,取道家金丹之意。金性不朽,丹成圆融。”
苏明上前,就听得李书文道:“你此次出去,内里带着大枪,多有不便。这东西是我之前闯荡江湖时用的,你就拿着,当大枪用吧。”
这个境地,用八个字能够描述。
如北都城,前有太极大宗师杨露禅,一起横推北都城,号称杨无敌。杨氏太极拳自此传播天下,太极拳更是一跃成为当下乃至后代传播最广的拳法。后有“天下第一手”孙禄堂,融形意、八卦、太极三家精义于一身,创建孙氏太极拳,威震天下。
苏明天然口中称是。
随后,又将八极拳一些化劲以后的修炼心得一一说与苏明听,饶是苏明过目不忘,也足足花了大半个时候。
李书文道:“传闻太极拳的杨露禅先生,形意拳的李洛能先生,八卦掌的董海川先生,都有不见不闻而觉之的境地。再往前说,明朝一代心学大师王阳明,传闻也有这个境地。史上很多人物,传闻都有这个才气。严格提及来,这是心灵上的涵养,而非拳术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