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6 白端砚[第2页/共2页]
直到死,建文帝都是朱棣的一大隐患,如鲠在喉,如芒刺背。
而别的一边,朱元璋的第一谋士道衍和尚也在行动。
没多久朱棣又弄出来《永乐大典》拴住了文人们的心,封住了士子们的嘴。
前面那张龙案,也叫御案。
道衍和尚策画再高也回天乏术,只得遵循跟朱元璋生前君臣筹议的战略来,为朱允炆寻觅最后的归宿。
但让金林奇特的是这上面竟然没有发明朱允炆的天子印玺,不觉大感绝望。
朱允炆也发觉到局势已去,转而向闽南逃遁,终究心灰意冷,挑选出海,至此平生,再没回归大明。
朱元璋但是留下很多宝藏给朱允炆,以做将来之用的。
若不削藩,朱棣能不能成事,还得两说。
...
固然朱允炆客死孤岛,但他仍然在历朝历代五百多位天子中占有一席之地,仍然为大明天子之一,身具皇气无庸置疑。
真正忠于朱允炆的未几,削藩政策严峻打压了明朝王室气力,其他藩王对此很有微词。
金林倒是不在乎这些,都是死了快六百年的人了,甚么黄图霸业到头来还不是白骨一堆。
因而就有了可谓帆海史上最巨大的征途郑和下西洋。
正北面另有个銮驾,背后有包金的一道大屏风。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但是成果出人料想,也改写了汗青。
到了这里,朱允炆仍然豪情壮志,每天想着的都是反攻复仇,开设小朝廷,每天还是上朝批文,仿佛一个勤政爱民帝君。
七下西洋,借着鼓吹大明天朝之威名,实则是为了清查建文帝的下落。
白端砚向来被当代官员天子当作朱砚利用,他们唆使文件时,需求用红墨,较之紫端和绿端,白端更能清楚显现红色。
质像白玉,在以紫色为主调的端砚中别具一格,可谓出类拔萃之宝贝!
带返来花梨、紫檀,今后给后代留下无数佳构,就连慈禧老佛爷死的前一天都在寻觅小叶紫檀跟花梨以做备用。
好宝贝好宝贝!
短短几年就坐稳了天子位置,拿现在人的话说,人家都姓朱,谁做董事长不都一样么,干我们这些小虾米啥事。
国瑞之砚!!!
白如雪,润如玉。
是以朱允炆在厥后几十年时候到处绝境逢生,逢凶化吉,也托了很多死忠的福。
无法之下,只得服从程济的战略,转向福建,逗留数月,终究决定南下婆罗洲。
不过龙案上的文房四宝倒给金林不小的欣喜。
三保寺人并没有找到朱允炆,却找到了苏麻离青,今后大明青花永成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