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淮右布衣[第3页/共3页]
“是吧!”老朱乐呵呵道,“咱也这么感觉。”
朱元璋半躺在椅上,沐浴着阳光下,身上逐步有了暖意,嘴角也闪现淡淡笑意。
细想老朱的这平生经历,又怎是一个‘难’字能够概述。
“众卿平身。”
朱允炆赶紧扑上前,为他抚着胸口,点头包管,“孙儿记着了。”
“呼~”朱元璋呼出一口浊气,严肃道,“咱身后,丧事要从快、从简,不要大办,同时,束缚好藩王,不要……”
垂垂地,群臣放下心来,就当他们再次漾起高兴之时,朱元璋又上朝了。
待群臣起家站好,朱元璋淡淡道:“咱十几天不上朝,听人说咱快不可了,是谁说的啊?”
朱元璋干脆个不断,李青一向听着。
李青却跟没事儿人似的,不但不臊得慌,还和李景隆有说有笑。
第三日,第四日,第五日……连续十余日,都是皇太孙主持早朝,仿佛在预示着甚么。
这此中的艰巨,莫说经历了,想想就头皮发麻。
“嗯。”朱元璋很受用,“提及来啊,咱的这平生真没享过几天福;
同时,还要戒骄戒躁,不能得意骄傲,生长强大后,还要面对远胜本身的陈友谅、张士诚之流的豪强;
本年已经是洪武三十一年,老朱也过了七十,这个春秋能够算长命了,特别作为天子而言,活这么大年龄,实在不算短。
毕竟天子也是人,大明那么多官员,不成能每个官员的政绩,天子都了如指掌,大多都是吏部草拟升迁名单,天子酌情采取。
时候过的很快,转眼已是六月(闰蒲月)。
群臣战战兢兢起家,一个个头也不敢抬,恐怕一昂首,就碰到那冰冷的目光。
群臣行动整齐齐截,躬身施礼。
当然,老朱这么做,也有为孙子铺路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