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文官集团的反抗[第2页/共3页]
“朕已经三思过了。”朱棣淡淡道,“休要再言,都退下吧!”
国库有没有钱,朕能不晓得?”
“臣遵旨。”李青拱了拱手。
“大明有钱!”李青道,“大明的钱,都是从富绅身上剥削来的,而官员大多出身世家,这就形成了君臣分歧。”
“今后你就会明白。”李青苦笑,“天子并非你设想的一言九鼎,那些言辞锋利谏言的臣子,也并非都是忠君之人,大多时候,不过为了好处罢了。”
“是不是这个意义你内心明白。”朱棣轻哼,接着又指向蹇义、夏原吉,“别觉得朕不知你们在想甚么,巴不得朕早日归西,让太子上位,好为你们谋福祉。”
百姓对你暴政的抵挡!
于谦游移少顷,拱手道,“下官觉得,没需求出征,鞑靼底子打不出去,皇上亲征实在是……劳民伤财。”
求天子以民为重,以民为本,放弃亲征。
朱棣固然很气,但也晓得轻重,现在局势不稳,若再把文官一窝端了,只怕真要乱起来了。
“父皇,儿臣不是这个意义。”小胖赶紧俯身施礼,又急又气,又委曲。
真是怕甚么来甚么……小胖急了,“皇上是不是要亲征?”
“呵呵。”朱棣笑着看向李青三位尚书,“太子爷这是在点我呢,也是…我呀,是该挪窝了。”
夏原吉一凛,忙窜改话锋:“皇上,这几年国库开支是少了,但大明种新作物期近,为防万一,需求留赋税应对新作物莳植失利风险;
这是能说的吗……于谦惊了一下,考虑道:“雄才大略,贤明神武。”
百姓真就活不下去了吗?”
只要恪守城墙,鞑靼底子不成能打出去,朝廷只需以逸待劳,便能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服从。”
“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固然,你说的不错,但很多事并不能看大要。”李青叹了口气,反问道,“你觉得皇上是个甚么样的人?”
蹇义、夏原吉再次奏道:“皇上三思。”
群臣长跪不起,表示:为了大明,为了江山社稷,皇上若不收回成命,臣就跪死在这儿。
于谦怔了一下,微微点头,“皇上并未说亲征,只是让太子殿下、李尚书去御书房议事。”
君臣分歧,皇上欲通过节制军队,从而节制朝局……于谦想起李青的话,又看了眼长跪不起的官员,心道:“这些人如此,会不会就是为了不让天子节制军队,从而减弱皇权呢?”
鞑靼为何前来寇边?
他突破过法则,也尝到了突破法则的恶果,更是晓得,把这些尚书、侍郎、郎中、御史……全数砍了的结果。
“所谓劳民伤财,都是文官说的罢了。”李青点头,“官方的传闻不要偏听偏信,永乐朝花的钱多了去了,南征交趾,三伐漠北,此中天子亲征两次,次次五十万雄师出征;
~
李青看了眼小胖,小胖微微点头,表示他先说。
那好,俸禄也别领了,看看谁先顶不住!
朱棣嗤笑一声,看向好大儿,阴阳怪气道:“太子爷,你也是这个意义?”
“李青!”
“皇上功劳卓越,然,也过分劳民伤财。”于谦又弥补了一句。
连老朱都挨过言官骂,可想这群人有多放肆。
以怠慢政务之罪,扣除了统统跪宫门官员一个月的俸禄,并表示:一日不去措置政务,扣除一个月的俸禄!
“钱不敷。”
是你将京都设在险地的结果!
“儿臣……”小胖讪讪道,“父皇明鉴,父皇年事大了,为保龙体不宜再亲征,即便真要打,调派一名大将便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