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常见病症家庭药浴疗法》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章

一、药浴的发展历史[第2页/共2页]

晋代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书中载:“如果热,即取黄柏、黄芩一两,切作汤洗之……如有息肉脱出,以苦酒三升,渍乌喙五枚以洗之”。“洗眼汤,以当归、芍药、黄连平分,以雪水煎浓汁,趁热熏,冷即温,再洗……”,对各种启事此至的创伤和脓肿别离采取醋水洗、酒洗来医治等停止了详确先容。

公元前3世纪,东汉巨大医学家张仲景,开沐浴疗法之先河。他总结了汉朝之前的中医治疗经历,颠末堆积提炼,临床考证,著成了《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书,此中就有“洗”、“浴”、“熏”等药浴法的记录。并且对药浴的用法、适应症作了详确的申明,在《金匮要略》中,张仲景明白记叙了医治百病用百合洗方:“以百合一列,以水一斗,渍之一宿,以洗身……”。

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典范著作《黄帝内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期间,书中有关药浴的记录比较全面。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说“其有邪者,渍形觉得汗。”这是操纵热汤沐浴发汗祛邪的先例。《内经》中还记合用椒、姜、桂和酒煮熏洗医治枢纽肿胀、疼痛、屈伸倒霉等痹证。又《素问》中记录:“脾风,发瘅,腹中热,烦心,出黄,当此之时,可按、可药、可浴”,这是对用沐浴治病最典范的描述。

上一页 设置 下一章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