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哮喘[第1页/共2页]
疗方3
疗方1
【用法】将上药(沉香后下)与蛋同煎30分钟,过滤去渣后食蛋,以汤浸洗双足。每晚1次,每次半个小时,10次为1个疗程。
在中医学中,历代对哮喘病有分歧的称呼,如《丹溪心法》称“哮喘”。《素问・咳论》称“喘气”。《素问・阴阳别论》称“喘鸣”。《金匮要略》称“喉中水鸣声”。另有如“哮吼”、“喘咳”、“喘促”、“吼喘”、“呷嗽”、“气逆”等称呼。
哮喘是支气管哮喘的简称,分为哮和喘两方面的呼吸道疾病,属于外科常见的一种慢性气道炎病症,是一种免疫性炎症,其特性是气道可逆性狭小并导致呼吸困难,它的临床表示为气急、咳嗽、咯痰、呼吸困难、肺内可听到哮鸣音,特别是呼气时哮鸣音更加较着。哮喘有别,哮是因为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邪引触,乃至痰阻气道的痰鸣气喘疾病;哮以声响而言,即发作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喘是因为感受外邪,痰浊内蕴,情志平衡,饮食不当、久病欲劳而致肺气上逆,失于宣降;喘以气味而言,即发作时,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等为首要表示的疾病。在临床上常常哮兼有喘,喘兼有哮,故称“哮喘”。临床症状为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喘气不能平卧等。
【服从】解表化饮、治喘平喘。
疗方6
【服从】清热解毒,降气平喘。
【主治】用于哮喘实证。常见的症状为喉中哮鸣有声、胸隔满闷、咳痰稀自、面色晦滞。
【成分】白芥子适当。
【用法】将上药加水1000毫升煎煮,过滤去渣后取汁500毫升,待药液温后擦洗后背。每日3次,每次15分钟。
【用法】将上药放入锅中,加净水适当,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温时足浴。每日1剂,每日2次,每次10~30分钟,持续3~5天。
【主治】合用于寒痰喘嗽,症见咳喘,胸闷,痰稀白、量少不爽或喉中有痰鸣,口不渴等。
【提示】多食平淡食品,忌食辛辣刺激食品,尽量戒除烟酒。平素宜调畅情志,加强体育熬炼,进步机体的抗病才气,要正视感冒的防备。
【成分】陈皮、大腹皮、茯苓皮各100克。
【主治】冷哮证。常见症状为呼吸短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窒,痰少、咳吐不爽,口不渴,受寒易发,形寒怕冷等。
【服从】化痰除湿。
疗方2
【用法】将萝卜洗净,切片,与前二味药同放锅中,加净水适当,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温时足浴。每日1剂,每日2次,每次10~30分钟,持续3~5天。
【成分】白芍24克,麻黄、半夏各20克,五味子15克,桂枝、细辛、甘草各6克,生姜4片。
【用法】将上药加净水1000毫升煎煮,取汁500毫升,待药液温后擦洗后背。每日3次,每次15分钟,10次为1疗程。
【提示】雾吸时,宜在患者口鼻四周涂上凡士林,以防熏烫伤。
(二)背部药浴疗法
【主治】合用于各种范例的哮喘患者。
【主治】合用于哮喘实证,常见的症状为喉中哮鸣如吼、气粗息涌、胸隔沉闷、咳嗽阵作、痰黄黏稠、面赤口渴等。
(三)足部药浴疗法
【用法】将上药放入有嘴壶中。加水,水开后,持续煎煮,患者从壶嘴吸入蒸气雾。每日1剂,每日2~4次,每次15~20分钟,10日为1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