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第31章 政治斗争[第2页/共3页]
顾铮见她一脸理所当然,好似并不是以而惊奇,心下不免生出一点奇特的情感。正要出言摸索,便听得身后一阵吵嚷。
刘牧川皱着眉,捻着髯毛道,“瑞州一带,年年天灾不竭,向来都是靠朝廷施助才气把日子过下去。只是那边与白人交界,两族混居,地理位置非常紧急,朝廷也不得不如此。因民生艰苦,便多生刁民,夙来桀骜不驯,但毕竟是安化之民,数十年安然无恙,如何俄然就闹出民变了?”
刘牧川面色不由微变。
太皇太后悄悄叹了一口气,邱姑姑便在一旁道,“还不是为了太后娘娘和她肚子里的龙子?真师有所不知,太后娘娘的身子本就荏弱,有孕以后就更是艰巨了。太皇太后是以特允她在坤华宫中静养,不叫人去滋扰,却也不见甚么转机。”
人生活着,不过“功名利禄”四字罢了,顾铮也不例外。开一派新学,是多么紧急的大事?
顾铮却不是向他,而是向太皇太后道,“臣记得,现在的权知瑞州府的,是唐礼臣。”
贺卿点头附和,“的确如此。”
但这一日午后,贺卿按例到养寿宫拜见时,太皇太后倒是满脸忧色。
以是这一次,顾铮没有冒然开口摸索,而是筹算静观其变。
但顾铮固然在贺卿面前表示得好似很陈腐,却从不是不知变通的老呆板。恰好相反,他最善于的就是借势而起。
“今儿一早那边就来报,说是病倒了,太皇太后已经去看过了,太医说是饮食难进、夜不安寝而至。提及来是孕期该有的征象,只是长此以往,身材那里受得住?又如何不叫人担忧?”大略因为贺卿是信得过的人,以是邱姑姑说得固然委宛,却也将真正的启事点了出来:是张太后忧思过分。
唐礼臣这个名字,听起来仿佛是个端庄儒生,但实际上他倒是个推许法家的苛吏,管理处所的确有一手,特别是在刑狱诉讼、追捕盗寇这方面,的确能够说是成绩斐然。
贺卿忽视了第一个题目,深吸一口气,沉声道,“启禀娘娘,瑞州民变。来报信的驿卒就在偏殿里,只是仪容不整,兼且赶路耗经心力,是以我让人送他去偏殿暂歇,喝口水用点东西,规复了力量,才好详细扣问瑞州的景象究竟如何。”
太皇太后微微点头,承认了这项安排,转头叮咛侍立在一侧的黄修,“去请政事堂的相公们和兵部尚书过来。”
而贺卿和顾铮则是主动走到咨平殿前,让守在门外的内侍入内通传。
一旦找到跟对方相处的定位,贺卿便很快适应了这个身份。她本来就不是多言之人,作为聆听者再合适不过。跟着太皇太后对朝堂的掌控逐步深切,两人的相处也更加和谐。
唐时科举推许诗赋,如果贴经一科考得不好,还能够当场作诗赋代替, 只要能获得主考官的认同便可。是以举子总要在开考之前以诗赋立名, 名誉越高, 则名次越高,也更轻易取中。
内侍和侍卫们带着驿卒转去了中间的偏殿。因为天子召见朝臣议事的时候难以肯定,偶然大臣们会在这里用饭小憩,以是这偏殿里的东西非常齐备,他能够在这里略作休整。
但像民变如许的事,实在是少数中的少数,必然会令天下震惊的。
贺卿略好些,因为如许的大事,小说里是不会错过的,只是详细的日子贺卿记不得了。上回地动的时候之以是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那一句就是那篇小说的开端,并且穿越女才看了没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