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光绪五十一年?[第1页/共3页]
确认李肆真没大碍了,关凤生再叮嘱了一通才分开。看着远去的背影,后脑勺的小辫子晃来晃去,李肆之前压下的心境又翻滚上来,
撼动满清的白莲教叛逆另有八十多年,将满清打成筛子,全部中原大地星火遍燃的承平天国另有一百四十年。李肆固然在网上和满遗多番论争,但他只是个汗青的门外汉,不得不承认,在康熙统治的前期,老百姓日子还算安宁,满清的统治有如一块铁板,没有他这只苍蝇翻滚的余地。
模糊听到关凤生说了两个字,听到这发音,李肆幸运得差点晕了,
接着关凤生报出了年纪,让李肆一怔,光绪五十一年?这是哪个位面的清朝?
关凤生遮讳饰掩的,李肆这个宿世当老了记者的人,一下就听出了非常,正要问他,关凤生话锋一转,又让李肆的心境乱了。
将“清朝”这两个字翻来覆去念着,这个名词在李肆的脑海里翻滚不定,像是两块干柴用力摩擦着,一扑灭烧星正在升起。
“是被先人称为穿清不造反,菊花套电钻的清朝?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清朝?是一个小兵的一泡尿就摧枯拉朽般崩塌的清朝?”
关凤生唇舌清楚地反复道。
伸手把住了脑袋后那根猪尾巴,李肆目光四下巡游着,想找剪刀把这辫子绞了,现在都是光绪年代了,要这辫子何用?
光绪!?
不说老百姓和拍马屁的,就说康熙康麻子,那但是“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余裕贡献诚信功德大成仁天子”,好听的词全被他占完了。而他的各种事迹在后代也耳熟能详,智擒鳌拜,力平三藩,东打罗刹鬼,西踩噶尔丹,还永不加赋,三年一免,被评价为“千古一帝”。造这么一名“圣君”的反,除非是《东宁记》里有一个台湾,能够埋头种田的郑克臧,可他现在不过是个家徒四壁的草民!
“现在是啥年代?”
云娘咬咬嘴唇,低低回声,端着竹篮子走了。走之前还瞄了李肆一眼,眼神里有一股李肆看不懂的,归正不是羞怯,更没有半点情义。看着她摇摆的步姿,公然裹了脚。
肚子里有了,身上也有了些力量,李肆下了床,扫了一圈屋子。三四十坪就跟草棚子没太大辨别的空间里,独一有点规整模样的就是一副木桌椅。桌头摆着一些书,另有笔墨纸,那纸也大抵跟草纸差未几,李肆记得,这干草为褥的床底下,另有几箱子书。
他的父亲是个读书人,可惜连秀才都没中,想要担当他的奇迹,小时候还逼着他读书练字。他没闪现出过人才调,现在固然投奔到劳动听民的步队里,闲暇之时,还会恋恋不舍地看看书。
“忙乎那些有效?能对比顾四哥儿更要紧?”
李肆从速打圆场我真没啊,二姐就照顾得我很好了,云娘总得做的事。”
“四哥儿,真好了?”
看个屁的书,这是清朝!他李肆既然回到了清朝,能做并且只能做的事情只要一件:造反!
李肆终究听个明显白白,脑门嗡的一下麻了,连头顶那火辣辣的痛都再感受不到。
“关叔,我问你答,看看脑筋里有没有丢。”
李肆心中热血沸腾,草民?草民了,这但是个风云荡漾的大期间啊,他既然穿越而来,不作出番大奇迹,对得起老天爷的“喜爱”呢?
1712,康乾乱世的年代,吴三桂早折腾完了,台湾也被平了快三十年,李肆还记得采访某位汗青“专家”的时候,那老头“高傲”地说到,康乾乱世,是封建期间小民糊口得最“幸运”的年代。
握住猪尾巴的手也垂垂松开,李肆一颗心喀喇喇结起了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