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草清》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二十三章 北风将起[第1页/共3页]

“四十七年再申禁矿以后,广东矿徒繁增,滋扰乡民不竭,可见督抚府县,着力不深。皇上让你去广东,除了此案,还嘱你观风查访,这处所禁矿一事,须得擎领为要务。禁矿系我朝立国之本,干系严峻。奸商欲壑难填,引细民逐蚊利而弃农稼,矿徒云集,祸蕴此中。当年陕西贩子何锡在广东海阳开矿,盛时蚁集十余万人,一时不慎,全省腐败……”

一边打着腹稿,查慎行一边腹诽着,接着认识到这但是大逆不道之念,惊粟地摆布扫视,同僚并没重视,偶尔偷偷瞄来的一眼里,既有恋慕,也有妒忌,那是他再熟谙不过的眼神,这才微微松了口气,可额头已经泌起一层细细的汗珠。

康熙沉吟半晌,品出了这四个字的意义,心胸伸展开来。永为定额和永不加赋,内里的意义都一样,可永为定额说的是该做,他和翰林们都没想到该说,李光地就把这一环补上了。

“悔余,你来拟这上谕,前明之事和课征经制,都不必提,记得……”

交代了上谕的草拟,李光地走出大殿,朝大殿一侧的配房走去,那是他们这些插手朝会的大员们歇脚的处所,李光地还得等初稿拟好,趁便在这段办理本章。

是 由】.

李光地固然没有完整点透,却还是给了方向,萨尔泰顿时悟了。通政使汤右曾管的就是朝廷题本邸报的上传下达,跟着去广东干?那就是监督此案交上来的功课,确保毫无忽略,毫不会犯下之前福建提督蓝理那种初级误。

??为定额说的还是不增不减,而这永不加赋,听起来仿佛还把“不减”给抛弃了。朝廷现在每年账面上有三千万两银子的支出,可不管是国库,还是处所,亏空已经是一锅焦糊,谁也不敢随便乱揭。

“彻查清楚?清楚到多么境地啊?”

一想到本章上面那些琐事,两江总督噶礼和巡抚张伯行的互讦,另有戴名世《南山集》一案也搅在内里,就让贰心中模糊烦躁。接着又想到皇上明里暗里又在动手二废太子,看起来,皇上这终考命可真是悬了。

【1:康麻子在六十大寿搞“滋长人丁,永不加赋”,李光地的感化应当不小。这老头入阁以后,康熙每有大事,都要召他相商。《清圣祖实录》载,五十一年仲春,康熙发上谕说“滋长人丁,永为定额”,要求在直隶先实施,是“永不加赋”这一“仁政”的开端。】

辫子尾巴上尽是白发的李光地说完以后,颤颤巍巍地转头,扫视了一圈大臣,脸上闪过一丝调侃。衮衮诸公,竟然都没明白皇上的帝王之心,真是尸位素餐。

李光地满脸红晕地喊着,再度跪伏在地,牵得诸位大臣又从速埋头叩拜,同宣称贺。

“下官还需提查在京文报,审询杨津,一时成不了行。李相如果另有交代,趁着这段日子,下官可多作些筹办。”

听李光地说到“三千年未有之仁政”,康熙轻咳一声,这一刻也没能完整粉饰住的情感,连挥袍袖,表示诸卿平身。

查慎行,字悔余,以翰林院编修值南书房,辫子上也是白发丛生。他对李光地毕恭毕敬,连声应是,倒还不为身份,他但是李光地荐进南书房的。

康熙点头,再瞄了一眼大殿一侧的竹帘,那前面侍立着写起居注的记注官,模糊看到一个身影正在奋笔疾书,该是张廷玉。对这个以谨慎沉稳闻名的年青臣子,他很放心,张廷玉应当会这四个字记。

现在皇上在此人丁赋税上持续动脑筋,还堂而皇之地说“国库充盈”,掌着一摊籽实务的大臣们手里都捏着把汗,真要这么干了,万一大清朝又出了大的妖蛾子,不得不再加人丁赋税,这仁君圣上的脸面往那里搁?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