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草清》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二十二章 帝王仁心[第2页/共3页]

马齐就像是一根绳索,将康熙的思路牵到了太子和阿哥们身上,顿时让他正饱满的心境给搅乱了。太子复立,却一点没接收经验,看来是不得不再废了,储位一事,真比管理天下还难啊,朕这终考命,到底能不能美满……

本日是御门听政,各部题本上奏以后,大学士和部院主官,也就是所谓的九卿全都被留了下来。

目睹又要冷场,另一个文华殿大学士萧永藻不得不开口:“人丁赋税,永为定额,皇上,此乃历朝未有之仁政!臣等何德何能,敢不戮力附骥!只是这赋税经制,事涉朝廷底子,臣觉得,应发部议,广纳众谏,厘定万全之策为好。”

“皇上御宇五十余年,以仁为本,臣等唯有竭思笃行,安敢畏危而趑趄不前?臣品皇上玉言,似有未尽之意,臣驽钝,大胆问皇上一句,这永为定额,是为……永不加赋否?”

本来的1712年确切不是甚么夺目标年份,可也绝对不是冷静无闻的数字。

一个声音又响起,让康熙抖擞起来,这是李光地。陈廷敬四十九年病休,张玉书五十年身故,眼下康熙的内阁里,就只要三位大学士顶着。固然已经内定嵩祝和王掞入阁,可面上的过程走完,还得要一两月,并且这二人一个只知兵,一个是酸儒,完整不能跟李光地这个精通理学的汉臣之辅弼比。

“朕御宇五十一年,先有鳌拜乱政、三藩之乱,后又镇平台湾,西讨噶尔丹。固然故意涤清,何如诸事夹缠,这课征经制还是缝补缀补,像是褴褛布幔,拦在朕与天下之间。”

世人又看向礼部尚书嵩祝和王掞,可二人对视一眼,却也是一副毫不先开口的架式。他们已经内定入阁,恰是敏感的时候,必须谨言慎行。

可没人顿时回应康熙这一问,现在的大臣们听康熙说话,都要测度再三。四十七年废太子后,皇上又悔怨了,要大臣们议立新的储君,很多大臣脑袋发热,没搞明白皇上的情意,成果勾出一个“八爷党”。以后大臣们就有了经验,只要皇上扯出了甚么大事的话头,他们都得张望好风色再开口。

“天下安宁多年,人丁畅旺到何境地,朕一向心中无数。各省督抚奏报的编审人丁,都是虚的,内里的情弊,朕也晓得。本朝课征承自前明,皇考固然着力调度过,却未竞全功,纠葛之处,就在此人丁实数上!”

“朕巡幸处所,每遇民家,都会问到生存。有一户五六丁的,只一人交纳赋税。更有九丁十丁的,也只二三人交纳赋税。朕就问,其别人在做甚么,小民都说并无差徭、就过着安适日子罢了。”

是 由】.

身边的小寺人见天子的袍袖动了,从速扯起了嗓子:“平身——”

康熙只嗯了一声,表示听到了,心中倒是嘲笑,这个萧永藻,毕竟只是个呐臣。如果是马齐,该当能体味他的深意。可惜那家伙读书未几,这事帮不上甚么忙。之前还伙同诸臣凭借八阿哥胤禩,底子就是昏了头。

李光地的衰老话音在大殿里回荡着,带起了一股由细细抽冷气声汇成的尾音,大臣们方才落在肚子里的心又提了起来,都下认识地在想,这李光地疯了。

赵申乔眼观鼻,鼻观心,缩着脖子,就跟一尊猴像似的岿然不动。心中暗道,这事跟我都察院又不相干,知名可分,有利可匀,我就学着阿谁张廷玉,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