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黄老[第4页/共5页]
刘先笑了:“公子过谦了。”
第六节 黄老
刘协还是不能接管,他笑着摇了点头道:“爱卿的建议实在有些出人料想,如许吧,容朕再想想。”
曹冲心头大患一去,立即规复了平时的机警,他点了点头道:“永年说得对,这件事要做得三方对劲确切不易,到邺城后看看再说吧,面前倒有一件更急的事,明天我要去见驾,只怕天子又会提及太子的事情,你们看我当如何对付才好。”
她等了半天,也没有听到mm的回应,不由得有些惊奇地转过甚。麋小双抱着双腿坐着,下巴搁在膝盖上,两只眼睛怔怔地看着前面黑漆漆的街道,不知在看些甚么。麋大双顺着她地目光看畴昔。却甚么也没有看着。转过身来伸脱手在麋小双面前晃了两晃笑道:“小双,想甚么呢?这么入迷。”
他看着有些挠头的陛下,又笑道:“臣觉得。正因为能接管羲娥授书、缇萦救父如许的事。才有文景之治,正因为有了班大师续成汉书的宽大。大汉才气复兴。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如果大汉的士人连一个学问赅博地女子做少傅如许的事都不能接管,又如何能放眼天下?”
一传闻曹冲来了,刘先赶紧赶了过来,看着曹冲带过来地大堆礼品,再看看曹冲和颜悦色的坐在他妹子面前嘘寒问暖,不免愣了一下。“公子何必如此多礼。让下人送过来就是了,如何敢劳动公子。”
曹冲点点头:“高祖天子建立大汉朝,当时地环境也是现在普通,民口锐减,经济艰巨,天子不能具钧驷,北有匈奴,南有百越,环境或许比现在还要困难一些,文天子、景天子推行黄老,数十年而牛羊满巷,绳朽钱散,为武天子奠下偌大的基业。俗话说以古鉴今,现在我大汉也是满面疮痍,能不能从文景乱世获得一些无益的经历?”
“这可不见得。”大双瞟了一眼内里,轻声说道:“你忘了公子在虎跳涧地时候说过吗,我们才是他的宝贝呢。”
麋大双看着已经亮起灯来的刘府,张嘴打了个哈欠,抬起手捂着嘴说道:“哈……真累,公子和刘先生说些甚么呢,这都说了大半天了。也没见他出来,也不知晚餐吃了没有,我可真是有点饿了。”
刘先侃侃而谈,将黄老之道的来龙去脉、兴衰过程先给曹冲讲了一遍,见曹冲听得津津有味。由衷地笑道:“公子莫嫌我啰嗦,黄老之道式微已久,现在已经成了那些方士欺名盗世的幌子,襄楷献神书,张角更是借承平经起事,企图颠覆我大汉东山,这些人都托名黄老,勾惹民气。公子要想明知黄老之道,不成不察。”
话音未落,小双又有些恼了,作势又要扑过来。大双赶紧伸手出挡着她:“好了好了,咱位俩姊妹说话,有甚么不美意义的。”
刘先笑着抚了抚胡子:“公子,要提及这黄老之道可就话长了,公子如果有空,无妨听刘先啰嗦一回。”
曹冲咧嘴一笑:“女子有何不成?当年伏家先祖授经时,不也是由羲娥代授吗?班大师续成汉书,功垂不朽。她们虽是女子,在学问上却让须眉汗颜。蔡伯喈勘定五经,立石太学,他的学问只怕也只要蔡大师能传一二,臣也是跟从蔡大师学习的。臣鄙意,放眼大汉,能比蔡大师更合适做太子少傅的只怕未几。”
“这黄老之道,虽用黄帝老子之名,实在黄与成本非一体,只不过有相通之处,后代便将其合而为一,本朝初年,以黄老为治国之道,名家辈出,胶西盖公善治黄老言,曹相国时为齐相国,以之为师,学黄老之道,九年而齐国大治,后代萧何为相,以其道治国,垂卧而天下大治。黄老之道流行一时,然孝武天子即位以后独尊儒术,儒生公孙弘以花甲之年为相封侯,董仲舒上天人三策,儒家典范进入太学立博士,黄老之道则日见式微,不再有当年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