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兵事[第2页/共2页]
但在都察院的考查陈述中,这位封疆大吏的官声就不太好了。比如偏袒本地夷人首级、在多次对缅作战中批示不力贻误战机等等,不能说评价很低,也算是不太合格。
这下缅甸王挟恨在心,在把云南土邦的打击打败以后,立即发檄文控告大明帝国的不作为,起兵反明,自称西南金楼白象王。
但看是必须的,特别对镇守边关重镇的官员洪涛看得格外细心,并在此中发明了一些题目,比如这位云南巡抚陈用宾。
“此时国库空虚,九边不稳,朝廷怕是有力南下,应以安抚为好。”对于这个题目李贽倒没支支吾吾,非常痛快的讲出了自以为精确的处理体例。
李贽为甚么会欲言又止洪涛很清楚,实际上大部分朝臣和内官在和本身谈事情的时候都是这个模样,究其本源就是猜不透天子如何想的,不敢随便颁发观点。
陈用宾上任以后一改前任的风格,用各种手腕与本地土司搞好干系,目标就是以夷制夷。结果必定有,但局势已去,在和缅甸军队的作战方面处于被动防备,只能勉强支撑。
这也是被都察院攻讦的首要根据,在御史们眼中缅甸不过是弹丸之地,明军一到必须摧枯拉朽、所向披靡。没做到这点就是批示倒霉,事情没做好天然要差评。
油滑点的官员劈面不会顶撞获咎,背后小陈述打得飞起。坦直点的官员就没那么好涵养了,劈面撕破脸的也不是少数。如果把矿监的评价当作证据,那各地官员起码也得撤换三分之二。
“……内阁也是拿不定主张,臣对用兵一知半解,不敢妄议。”
“嗯……安抚……兵部说辽东镇守总兵李成梁上奏朝廷,因宽奠堡、长奠堡、永奠堡、大奠堡、新奠堡、苏奠堡孤悬难守,建议弃守,六堡住民全数内迁。朕还未拿定主张,李师无妨讲讲李总兵的过往。”
关于缅甸的题目也是说来话长。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明朝大将沐英攻打云南击败蒙古权势后被封作西平侯,世代镇守云南。当时的缅甸阿瓦王朝臣服于明朝统治,成为从属国。
“宣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到养心殿答对。此事非同小可,朕要与众卿家好好议议再做决计!”天子还是没啥神采,只是淡淡冲养心殿长随王承恩说了句就低下头持续看书案上的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