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步步生莲》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135章 亲征[第2页/共5页]

雪花零散飘落,悄悄拂在脸上,便是一阵温润的凉意,地上倒是了无陈迹。

先容完了前敌景象,李继隆道:“官家,辽人一贯倚仗他们马队彪悍,来去如飞,欺我汉人步甲迟缓,迫得我等只能以阵法御敌。今臣入营,见我军战马无数,尽皆神骏,由此,攻守之势易也。臣愿请为前锋,以堂皇之师大得胜朝。”

又复凝睇很久,船头的美女幽幽一叹,黯然垂下头去。

他但愿能有机遇打一场大败仗,狠狠地击败耶律休哥,报此一箭之仇。

那伞下的女子俏立在船头,转头了望着灯火透明如同人间瑶池的令媛一笑楼,痴痴凝睇很久,又复转头,看向皇宫的方向。

想反么?他能反到哪儿去,除非投奔北朝。何况,他虽不知曹彬潘美在送信给他劝他顺服的同时,业已知会了亲信将校,一旦他李继隆怀有异志,便行诛杀,却晓得本身方才成为一方统帅,在军中尚无根底,他做这天子的臣子时,捧的是大宋的帅印,身后是皇权君上,将士天然从命,如果他真想反,有多少人情愿跟他走,也太成题目,因而这顺表便也递了上来。

目睹杨浩态度朴拙,五代以来之前朝国戚身份而侍目前的例子又比比皆是,李继隆顾虑尽去,便也安闲起来,众将济济一堂,御前议起军事,李继隆将前敌景象一一说出,如数家珍,乃至一道小岭、一条小溪的地理环境,都能说的涓滴不差。

李继隆已经上表向杨浩尽忠了,虽说他的奏表比很多望风而动的官员迟了一些。

方才受禅即位的杨官家要继赵官家以后,要御驾亲征了。仿佛中原天子一个个都热中于亲身领兵,挥师北伐,东京汴梁又热烈起来,到处都是一副备战的慌乱喧哗。

赵匡胤十年封桩,积储之丰富在是非同小可,前番赵光义北伐,用的是闪电战术,推动的快,败的也快,兵马折损了近三分之一,粮秣甲帐的丧失倒是不大,以是积储足可支撑再策动一次天下性的大战,东都城表里,南来北往车马成群,到处可见威武剽悍的军队来来去去,再不然就是赶着驴马输运粮秣辎重的大队夫子。

东京禅让的动静传来不久,他就接到了杨浩的圣旨,追叙宋军自辽国撤退时他的殊异表示,予以嘉奖,并汲引为太子少保,令其持续镇守边关,等待朝廷雄师,一并策动反击,

方才即位便御驾亲征,并且是以禅让体例即位,就敢把都城抛在前面,这一方面彰显了杨浩对节制大宋帝国的自傲,也让天下臣民见地到了他的魄力。

紧接着,曹彬、潘美以及军中袍泽老友的私信也一一送到了他的案头,然后就是李家的亲信家人风尘仆仆地赶来,得知姐姐还是太后身份,李家尊荣涓滴没有减弱,就算是阿谁无能的外甥天子,退位以后也封了个镐王,普通来讲,逊帝封个公爵之位也就够了,封王实是殊恩了。

杨浩可不但愿二人重蹈复辙,论起用兵稳建的气势来,谁能及得上曹彬,以是他把曹彬派去了雁门关,而本身则亲身带着这两位大将军杀奔东线。

朝中已经变了天,前朝两位宰相都归顺了杨浩,赵元佐又明诏天下,退位禅让,北朝之敌又陈兵于侧,虎视耽耽,处在李继隆的位置上,虽是手握重兵,却也实在难堪的很。

杨浩脸上掠过一丝奇特的神采,喃喃隧道:“莫非……中原急变,北朝尚不知情?”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