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两党之争[第1页/共2页]
容承圻在顺祚帝驾崩前以郡王出任尚书左丞相,兼管吏部、户部、工部,可谓权倾朝野,对部属恩威并济,弟子故旧遍及京中及各省。
永绍帝即位后,虽也撤换了一些要紧衙门的人事,毕竟有些办实差的人没体例一股脑儿都换了去,此中天然有容承圻的人,见太子要起复,便也借了东宫的势出来附议。
容汐玦不喜好拐弯抹角说话,并不即是他听不懂这些弯弯绕绕,想起凌妆说江南官绅之家动辄具稀有千亩乃至数万亩良田,家属中随便出个有功名的人,挂在其名下便可免除赋税,朝廷征收的米粮,实是底层百姓的心血,他就忍不住哼了一声。
阮岳暗自深思,东宫对本身发难不过是迟早的事,现在之计只要死死站在天子这头表忠心,而敢直颜对抗太子的臣子越来越少,釜底抽薪或可活了通盘。当即顾不得越部越级,出列跪奏道:“臣觉得,王尚书公忠体国,所言恰是关键地点,广宁军缺粮,目前倒也可从江浙两省借拨一两百万石以解燃眉之急。但太祖世祖有明训留下,我朝军队若非一线防备作战,皆要自种自耕以补朝廷供应不敷,现在四海宁靖,正该刀枪归库,马放南山,广宁军只合留下当年扩编前的员额,保卫西疆北疆为上。”
而现在另一些身在高位的大臣,畴前品级远不如他,如何情愿他又立于朝堂?恐怕有太子撑腰今后又要与他们分庭抗礼,故而果断反对。
广宁军扩编前实在只是西域一个二级护府,最多不超越十万人。
他从年前开端就一向胶葛着以广宁军替防京畿,乃至要撤五城兵马司,撤三大营,撤龙城卫,一股脑儿都换上他们的人。
他既坐了吏部右侍郎这个职位,天然就开端觊觎吏部尚书之职,在这较着要大洗牌的朝局当中,掌控得好,三级跳也不是不成能。
这个要求永绍帝更不成能承诺,阮岳于废帝即位前就凭借了赵王,当初还曾与赵王一同下狱,现在成了不折不扣的帝党,旗号光鲜地反对陆蒙恩的奏议,更得永绍欢心。
刘通一听大怒,他曾自主为王,说话当然没有多少顾忌,当即破口骂道:“放屁!扩编前大殷的边境与现在可比得?既比不得,缩减几十万人如何守疆?”
中书令瞿道广年龄已高,夙来是个和稀泥的主,顺祚帝暮年政令疏怠,他有不成推辞的任务,本来帝党与******相争,他只想作壁上观,何如天子不放过他,又怕两党抵触狠了,过不上太常日子,只好挡住御史,奏道:“老臣觉得,广宁军有大功不假,户部也确有苦处,未若各让步一步,户部照着阮侍郎的主张先往两省筹措银子,备好雄师几个月的粮草,再从长计议。”
容承圻乃废帝的连襟,永绍帝又怎肯等闲起复他,众臣们吵喧华闹,他却黑着脸始终不表态。
王易芳见永绍帝看了太子一眼,即转向太子跪下奏道:“往年广宁军皆自行筹办三分之二以上军资,臣估计今春收的赋税勉强可保持后宫、各衙司及朝廷俸禄开消。还望元圣太子体念百姓,万勿加赋。”
陆蒙恩待刚强犯颜,见太子斜眼看来,瞥过甚恨恨啐了一口,也不知做给谁看。
对于皇太子,他本来没有甚么定见,内心打好了算盘,即便太子即位,他也算得上从龙之臣,但是现在,因着一个女人。埋下了那么大的隐忧,他不得不乘早筹算,以免到时候如何死的都不晓得。
陆蒙恩对起不起复容承圻不体贴,目睹天气将午,还没争出个子丑寅卯,不由急道:“尔等既然一时论不明白,且等明日再议,臣有本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