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第3页/共6页]
“不知太尉家的二郎,可有婚配?”张子厚笑眯眯地问。
有宫女们往殿内又抬了八盆冰来。身穿皇子常服个个汗流浃背的皇子们都舒了一口气。年纪最小的十五郎才四岁,忍不住今后退了几步靠在冰盆边上,恨不得一屁股坐出来。入内内侍省的都知从速伸手扶了他站好。
蔡佑的声音孔殷:“老臣绝无此意,还请太后明辨是非!苏和重他一贯狡言善辩,臣只要一片忠心为君可辨白于世!”噗通一声,竟是跪了下去。
陈青大笑起来:“看来京中传闻多有讹。只可惜,如果张大人觉得燕王故意太子一名,恐怕比令嫒的传闻更加离谱。别的非常抱愧,我家二郎已故意仪之人,他母亲很快就要给他订下婚事。”
俄然有金石丝竹般的声声响彻大殿:“臣苏瞻有奏。”
陈青坠在最末,留意看了看宫禁的安插,内心结壮了一些。一看,路边却站了一人正在等着他。
赵棣赵栩上前,看着四位男装女官上前,将珠帘撤了。皇子们先行了膜拜大礼。再获准起家。
一名都知上前,将众皇子引入前殿。
“我们要拥立燕王?”赵昪吃了一惊。
陈青停了脚,回身看着张子厚,笑了一笑:“听闻张大人家有位才女,才貌双绝,鲁王和吴王都非常倾慕于她,还是传说中的鲁王妃人选。如何,现在是要待价而沽?借着攀亲将皇子们一网打尽?”
大殿当中一把温和的声音不急不缓地响起:“娘娘,臣觉得,太后垂帘听政和立太子并无抵触,何不应时停止?臣多年来上书劝谏官家立长。官家节前同臣等说无嫡立长甚佳,本来也定下节后由礼部为鲁王选妃。现在鲁王出了这等不幸之事,那就应当以吴王为长。如果立吴王为太子,娘娘一样能够垂帘听政,教诲吴王定夺政事。岂不分身其美?也不违背官家立长的心愿。”
赵棣却又跪了下来:“娘娘您千万保重凤体!大赵百官万民,都要靠娘娘了!孙儿痴顽,愿去开宝寺为爹爹祈福七天,也望四哥早日醒转,盼他能幡然觉悟。他日还能共济一堂骨肉团聚!”他以头叩地,呜呜哀哭了起来。
张子厚笑着说:“不敢,子厚腆着脸厚颜想就教太尉一事。”
高太后叹了口气:“你们也都闻声了,诸位相公们一心为国,为我们赵家着想。本日既然有了定论,你们都要服膺于心才是。”
陈青公然听懂了他的表示,却回绝了本身的一番美意,只是燕王公然如陈青所说,并无争储之意吗?陈青这又是要和谁家联婚?他已经树大招风,若不是为了燕王,联婚又是为了甚么?
***
赵栩肃立一侧,沉默不语。
殿后的赵棣和赵栩都有些转不过神来,神采古怪之极。
赵棣不安闲地转开眼,看向那几个年幼的弟弟。
他这话说得刺耳之极,张子厚却不觉得意,笑着说:“太尉曲解了,小女三次入宫,实际是太后成心征召几位慈宁殿女史,和鲁王选妃毫无干系。鲁王的为人,子厚恐怕要比太尉更清楚一些,怎会让爱女去淌阿谁浑水。”
从后门望出去,日光下的金砖空中直铺往福宁殿的后寝殿。骄阳下的金砖有几块现出七彩的油光。赵栩心想,恐怕是早间当班的人慌了神,这几块金砖上洒水洒多了。俄然有些悔怨,昨夜就该问个清楚,孟九她为何不戴那枝翡翠簪。他第一次试着打磨翡翠,废了好几块上等料才做好的。不晓得她是不喜好乐鹊还是不喜好翡翠。
倒有一把粗粗的声音传来,格外宏亮:“臣觉得吕相此言不当,官家并无明言要立哪一个皇子为储,现在无嫡也无长,如果立贤,恐怕没有两三年也看不出哪个皇子更贤达。官家育有七子,年纪最小的不过才四岁,何故辨别?还是只请太后垂帘听政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