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嗟乎兴圣主 亦复苦生民(8)[第1页/共3页]
◎贼初入城,不甚殛毙。数今后大肆殛毙……贼兵满路,手携麻索,见面稍魁肥,即疑有财,系颈征贿。有半途假贷而释者,亦有押至其家,任其拣择而后释者。若缚至刘宗敏伪府便偶然理。
◎贼兵入城者四十余万,各肆掳掠。自成或制止,辄哗曰:“天子让汝做,金银妇女不让我辈耶?”
按:《明季北略》一书作者计六奇,书成于清初,内容甚详,于李自成在北京之行动,每日记录,但作者主观上极度反对农夫义兵,所记一定客观实在。
关于李自成殛毙火伴及功臣:
中共中心带领人对这篇文章非常重视,在军队进入多数会之前,三令五申,不得骚扰民居。有记录说,当年毛泽东在带领初级文武官员进入北京之时,曾笑称:“我们进北京去要应一场大考。”意谓当严守规律,通过不受繁华败北糊口之勾引的磨练,不成蹈李自成之复辙。陈毅于军队进入上海之前,严格命令不准进入民居,即便伤者病人,天下大雨,也不得进入民居、商店,其部下公然遵行,共军夜入上海,次晨中外人士见马路上睡满官兵。
清初官方传播浅显口语小说《铁冠图》,叙崇祯宫中宫女费宫娥佯从李自成部将罗某,将其刺死事迹。我觉得小说中对李自成军队的奸骗掳掠过份夸大,似不成取。
◎刘伯承:一九四八年四蒲月间,刘伯承看了华东野战军文工团演出的话剧“李闯王”,剧情说李自成的叛逆兵打到北京后,将领中有些人在胜利中只顾小我吃苦,大肆劫掠财物,规律废弛,内部产生分裂,因此丧失了斗志……最后终究失利。刘伯承说这个戏演得好,对军队有教诲意义。(《二十八年间—从师政委到总书记》三编,页206)
◎毛泽东:1.毛泽东在延安初级干部集会上发言,指出:“克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道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高傲的弊端。”(一九四四.四.一二.毛选第三卷〈学习与时势〉)(《郭沫若年谱》上册:该文曾送经董必武核阅,于三月十九日至廿二日在重庆《新华日报》颁发,此中指李自成失利的三大启事:1、高傲骄傲,2、失却本来的良好风格和规律,3、搏斗功臣,使带领核心崩溃。)2.毛泽东写信给郭沫若:“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对待。小胜即高傲,大胜更高傲,一次又一次亏损,如何制止这类弊端,实在值得重视。倘能颠末大手笔写一篇承平军经历,会是很无益的,但不敢作正式发起,恐怕太累你。”“你的史论、史剧有大益于中国群众,只嫌其少,不嫌其多,精力决不会白搭的,但愿持续尽力。”(一九四五.一一.二○.《毛泽东手札选集》,页242-242)
◎罗荣桓:一九四九.一.二九,东北野战军总部开会后,请军以上干部吃烤羊肉,有人要求喝酒,罗荣桓说能够,但不得喝醉,并给大师讲了李闯王进北京的故事,他说:“闯王李自成进北京后,高傲骄傲,觉得大功胜利……他的一些骄兵悍将,沉沦酒色,争功委过,弄得内哄迭起,成果……轰轰烈烈的农夫反动活动失利了……”(《罗荣桓在东北束缚战役中》,页235)
◎贼无他伎俩,到处先用贼党扮作来往客商,四周传播,说贼“不杀人,不爱财。不奸骗,不劫掠,平买平卖,蠲免赋税,且将官家银钱分赈穷民,颇爱斯文秀才,迎者先赏银币,嗣即考校,一等作府,二等作县。”……因而不通秀才皆望仕进;无知穷民皆望得钱;拖欠赋税者皆望蠲免。真保间民谣有“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等语,是以贼计得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