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4章赴任[第2页/共3页]
这个布政使不好当啊,房乔在内心暗叹一声,这还没上任呢,就已经有诸多大事找上了门……
长孙无忌呵呵一笑,心说公然是房乔,绵里藏针……并且一口一个辅机的,明显是拿起了正官的架子,真不愧是得志之人啊,哼……
而现下长孙无忌又栽了个大跟头,离职大理寺卿,贬官外放,其叔长孙顺德更是被赐死,长孙家的后辈也多被连累入狱,这和房玄龄有着莫大的关联。
到了大业末年,已是政令不出东都的局面。
房玄龄等人暗里谈起长孙辅机来,都要道上一声异数,实在大师内心都明镜也似,人家有个好妹子嘛……
她分开中原已久,在长安人事两非之下需求一个“领导”,因而便寻到了长孙无忌门上,谁让长孙无忌跟她一起东行,算得上是熟人呢?
比如这两年士子们到郡中,京师赶考,就少有甚么伤亡的事情产生,申明大唐的治安在敏捷好转,不像大业年间,便是官员上任也有很多在半路上失落的案子。
比如说收回一些父母的“家业”……
长孙无忌脸上带笑,深深一礼,“无忌在此恭候多时矣,使君缘何来的如此之迟?是送行之人太多,还是使君心恋京师之繁华,不肯阔别之故?”
统统都肇端于客岁的考场舞弊案……
宇文玉波来到长安,见驾以后也不知在御前如何答对的,归正以后仿佛胆量更大了很多。
实在以我之见,此时天下已定,明君在位,民气机安,局势如此,哪有那么多纠葛?以是使君不需顾忌太多,缚了本技艺脚。”
…………
房玄龄见到衣袍清缓,腰悬玉佩,饰剑,一如出行游历的读书人的长孙无忌的时候,也是无法苦笑。
房玄龄是有弘愿向的人,天然不会以为本身会被戋戋险阻绊倒在地,得知本身即将外放的这些光阴里,他已经把本身要做的事情列好,并和人参议了无数次,心中早有定计。
其别人或另有如许那样的交谊未去,可长孙无忌和他们不一样,投唐以后另有境遇,不几年就坐上了大理寺卿的位子。
…………
此中随天子安定天下的骄兵悍将更是多出于晋地,以后他在晋南做的每一件事,很快就都会传回京师,稍有失措,轻则惹人弹劾,重则就会入罪贬官。
纠葛?呵呵,纠葛多着呢,哪是民气机安几个字能够概括的了的?
只说他在吏部这几年主持减少冗官之事,就获咎了很多人,晋地等着看他房玄龄笑话的人估计也不在少数……
让他有点忧愁的处所只在于,九品中正制罢废很多年了,可从西晋时开端,非论各朝兴替,隔上个十几二十年,总有人会重定各地宗族谱系,并借此争夺世族民气。
比房玄龄早了些许,却也不好赶在房玄龄前面上任,那必定不成,以是便在半路上等待,筹算与房玄龄一道到差。
…………
房玄龄毫不踌躇的接了过来,内心却在想着此事对于他来讲意味着甚么。
正巧使君出镇晋南,夫人信得过使君的才气,想将山西南道之事交托于使君……”
这需求一个有才气的官员,因而便选中了房玄龄如许的唐初名臣,天然是希冀他尽快做出些成绩出来,也幸亏天下推行。
这可不是说是让长孙无忌带着她在长安转转那么简朴,而是想让长孙无忌伴随她拜访一下长安“旧人”,一副盘算主张想在长安常住的模样。
想了想,房玄龄张口道:“此事办起来倒也不难,只是此平分寸还得夫人本身掌控好了……”
薛德音闻弦歌而知雅意,微微点头道:“使君大才,闻于朝野,若觉不当,尽可手札奉告夫人,夫人自会考虑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