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混沌的时代 第七章:攻守之道(1)[第4页/共4页]
“不懂……不懂……”拓跋光琇连连点头,“关于这小我的动静太少,没法判定,没法揣摩,但是我总有一种不好的预感,延州方面只怕要出事。”
“一个小卒?”拓跋光琇皱了皱眉,“此人是第一个敢将营寨设在延州城外的彰武军军官,普通彰武军的小卒哪个敢如此做?”
“折掘家”就是折家,这个党项一族的分支别系现在是全部党项八大部落最头痛的仇敌,在将来的光阴里也将成为党项一族乃至全部白上国最固执也最可骇的死敌。当然那是李继迁、李元昊这些西夏帝国的奠定人和缔造者以及后代拓跋家子孙们焦炙的事情了,现在朝最令西夏的列祖列宗们担忧的,不是世袭大宋朝府州知州的河东折氏,而是目前俄然呈现在夏州正面和绥州正面的折家军队。
大周广顺二年三月初五,统万城里召开了一次绝密的最高层军事集会,调集这一集会的是党项八大部落联席集会公推的大酋长,大周朝廷方才敕封的陇西郡王、中书令,以定难军节度使实领银夏宥绥四州军政事的拓跋家家主拓跋彝殷,参与集会的则有权知绥州拓跋彝林,宥州防备使兼知本州事拓跋彝玉,银州防备使拓兼知本州事跋光俨,夏州衙内都批示使拓跋光睿,另有身染沉痾不能到职理事的绥州刺史拓跋光琇,定难军管内都知蕃落使拓跋光远,以及定难军节度判官褚微言。除了这些拓跋家彝字辈和光字辈的精英人物以外,另有一名髯毛斑白身材健硕满面红光的老者在坐与会,这位白叟便是拓跋仁禄,拓跋家最后一名硕果仅存的“仁”字辈元老,也是当年曾经在青岭门一夫当关反对了安从进五万雄师足足一个半月的功臣勇将,号称曾经生啖人肉,族中外号“阿罗王”。
褚微言一条一条详细论述着得来的军情探报,而四周的拓跋家将领则一个个神情凝重地细心聆听,唯恐遗漏任何一个细节。
“但是我们谁也没瞥见,谁也不晓得这场兵变究竟是如何开端如何结束的,这个李某竟然能够翻开府库放粮,这可不是一个赳赳武夫能够想到的事情啊,他背后有没有人暗中支撑?延州军民对此人究竟如何看?他有没有代替高家出镇延州的能够?这些,都是我们要担忧的……”
“……折家此次出兵的兵力,仿佛在数百人到一千人之间,大多为步兵,马匹未几,因其行军期间恰逢大雪,探子没能抵近察看,故此切当数量不详,只能按照其营盘范围大抵预算,从扼守营盘的尖兵手中兵器身上甲胄来看,装具非常精美,其程度优于府州守军。”
褚微言向两位拓跋家少主躬了躬身,道:“出兵之季当在八月,只是家主已经协约北汉主,今秋超出戈壁共击府州,事成以后北汉主将以府州之地隶家主治下。故现在岁已然不能出延州,现在家主担忧的是雄师北上府州之时,折从阮率军出芦子关叩青岭门,届时我军南北不能照应,将变成大祸。家主调集各位将军前来,便是想商讨是否要打消今秋的府州会猎之行。”
拓跋彝殷将目光转向了阿罗王:“阿公,您白叟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