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八路军节度使 第十二章:旌与节(3)[第1页/共4页]
他沉吟了半晌才道:“先生不肯再说,文革也不敢强求,不过文革有几句话,还望先生能够听完再告别!”
他站起家,恭恭敬敬向着驼子施了一礼:“……久慕先生大名,本日方知不虚,请恕文革先前无礼,现在延州局面千头万绪,何去何从,还望先生有以教我!”
韩微看了看他,淡淡道:“……这些方面的事情,微晓得将军自有对策,鄙人想问的。是今后朝廷一统海内,同一税制,如果朝廷仍旧实施丁税制,将军与延州,又当如何自处?”
韩微想了想,道:“既然将军非要听,韩某便不揣冒昧,姑妄言 之,将军姑妄听之便是!”
不过当然不能端的这么办,五代的节度使持旌秉节,除天子以外几近再也无人能比其威势,便是当朝宰相,与节度使藩镇之间也是叙平 礼,而碰到相职调派不异的使相,宰相还要以下礼参上。李文革固然是个光杆节度留后,毕竟也是货真价实的藩镇,让他亲身为本身纳吉,实在过于有骇物听,韩微固然自恃才高,却也另有些自知之明,如此招摇 越,实在也不是他的气势,当下道:“怀仁兄一番美意,小弟感激不尽,但是堂堂朝廷节镇,为韩某一介墨客纳吉,是在过于惊世骇俗,大违朝廷轨制,微千万不能接受……”
现在,那位“英睿”的李将军却汗如雨下,本来自发得已经安稳不成撼动的局面,现在被韩微一说,固然只是点出了一点马脚,却绝对是个致命的缝隙。本来觉得靠动手中这点兵力已经足以在关中安身,李文革现在感觉本身的确太天真了。
“将军新膺节度,却并未曾联络关中地其他藩镇,未曾向他们通报问好,也未曾咨询他们的态度和定见。 虽说是否定可将军为延州节度乃是朝廷之事。但是关中诸镇对将军采纳何种态度仍然是件大事。此事面前一定有效。天然也一定有害。但是一旦朝廷对将军起了疑忌之 心,这些处所藩王使相的态度便极其关头了。折令公现在坐镇关中,将军只要与他结成联盟,天然便能够不再在乎其别人的态度。但是将军却也要晓得,折家并不是关中的藩镇,对于折家军进关中,诸镇都是有定见的。迫于朝廷威权和折家的兵力,这才不得不承认即成之究竟。折令公镇守府州四十年,其声望功劳,环球无双,关中的藩镇都要卖上他三分薄面,将军新起之秀,倒是没有如许地资望气力地。关中地节度使们目下对延州局势多持张望的态度,对于将军。他们大多心存疑忌。固然谈不上仇视,起码是不信赖。现在朝廷信誉将军,他们天然按捺不动。如果有朝一日朝廷和将军翻脸,这些藩镇会站在哪一边便很难说 了……”
韩微眉头皱了起来:“将军是打着挟民以自重地主张么?以某观 之,不管是当今还是朝中诸公,恐怕都不大会答应如此独立之藩镇出 现……”
刚才这三项新政,某想听听韩兄的定见!”
这个陈哲,亏他想得出来!
因为身材上的残疾,韩微自幼已经风俗了被别人白眼相待,迄今为止一见本身不轻视本身的人都极罕见,能够将本身当作高才对待地,除了阿谁本身决计求为妻室的陈家女人,便是这个手中把握着一州九县军政实权的忠武将军节度留后了,内心深处也有几分与此人惺惺相惜的情节捣蛋,是以他才一不留意在此人面前畅谈了一番关中局面。说完这些话他顿时便悔怨了,此时不管如何不肯再多说了。有些话即便是对最靠近的老爹他都不肯说的,又怎能在这里和不相干的人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