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战和决疑[第2页/共3页]
牛逼真是吹得响!这才短短几天时候,宋夏边疆和京兆府隔得这么远,就算那马长八条腿,跑死了也跑不到京兆府,更何况一起上另有西军精锐的围追堵截,赵枢对这名大臣的慷慨陈词的确嗤之以鼻。看来在他们眼中国事远远没有党争首要。
在朝堂上的你争我吵的唇枪舌剑之下,就两件事情文武百官和宋徽宗会商了几近整整一个上午,最后太子赵桓也参与出去了,不过最后在蔡京的支撑下,高俅也不敢表示的过分倔强,但宋徽宗还是采纳了一个较为折中的体例,任命赵枢为钦差大臣,高俅为其摆布,前去招安梁山。
唐大人,此人名为唐恪,赵枢后代对此人的体味颇深,现在的徽宗朝户部尚书,前面的钦宗朝的宰相,北宋对金主和派的代表人物。金兵第一次南下灭宋之时,攻至汴京,北宋名将种师道率西军勤王赶到,金兵被迫媾和退走,种师道建议赵桓护送金兵渡黄河适其半渡而击之以绝后患,钦宗承诺了种师道的建议,却被唐恪翻牌,严令西军不得靠近金兵,这才养虎为患,变成厥后金兵第二次南下后的靖康之乱。可赵枢没想到的是,这家伙竟然连西夏这类小都城要乞降。
...................
不过招安梁山,太尉高俅的心中是极其不快的,其兄弟高唐州知府高廉在宋江大破高唐州时被梁山贼寇雷横所杀,他的意义是不管如何也要把梁山贼寇完整剿除。
那名大臣捧着象牙笏喋喋不休的说了半天,一堆白话文让赵枢头昏脑涨。不过大抵意义还是能够听懂。
“臣附议!”
这些话说的蔡京哑口无言,不过幸亏这名大臣没有公开获咎抨击蔡京一党,蔡京现在显得有台阶可下,因而在那名大臣说完以后站出来,说道:“启奏陛下!此番宣抚使童大人率兵打击西夏,因受多方掣肘而不能倾尽尽力,乃至西夏兵围京兆府。唐大人所言甚是,应先和与西夏,待方腊、宋江等匪寇安定之时,再夺西夏也不迟。”
“那谁代朕去行招安之事较为适合呀?”待如何措置内忧内乱的局面定下来以后,徽宗赵佶又问出了一个更加关头的题目。
北宋朝堂之上,因蔡京的举荐,赵枢得以上朝,是朝堂之上除赵桓以外站着的独一个皇子。而现在,童贯在西边的惨败却使蔡京等人在朝廷到处掣肘,大失颜面。
赵枢鄙夷的看了一眼唐恪,在众大臣默不出声的环境下站出来,说道:“启奏父皇!唐大人所言怕是危言耸听了吧!西边距京兆府遥隔千里,距东面之西京洛阳一样是如此间隔,这才短短几天时候,西夏马队浑身铁甲,负重不堪,路上又有我西军精锐的固执阻击,这么快就兵围京兆府,垂危西京洛阳了吗?莫非他们是飞过来的不成?退一步,即便如唐大人所言,西夏军已兵围京兆府,但起码西京洛阳之西另有潼关、函谷关遮护,又稀有万禁军屯驻,哪儿那么轻易垂危呀?再退一步,即便正如唐大人所言,亦或更遭,西京洛阳陷敌,也不正与前朝景德年间辽兵抵进澶渊,逼迫汴京之例类似吗?当真如此亦可效仿先帝御驾亲征之故事,亲临郑州督军,我军必士气大振,击破西夏!难不成这近百年的厉兵秣马尚不如百年前的军事?难不成这西夏马队还比辽人铁骑彪悍?真到这一步应是我大宋之福,趁机击破察哥雄师,西夏再无可用之兵,河西甘凉之地皆尽属我大宋国土。”
当然现在赵枢也不急,必必要找到支撑本身的人才行,因而向站在中间的蔡京抛了一个媚眼,蔡京心领神会,瞟了一眼赵枢,但没有任何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