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北宋有个好弟子》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三十一章 黄裳同乡[第2页/共4页]

“李御史千万不要谦善。”赵荣忙说道:“末将虽是武将,但向来没有好生学过排兵布阵,兵法韬略,还请李御史千万不吝见教。”

“不错,根本不错。”李纲又奖饰了一句,然后说道:“赵将军,如许吧,既然你成心学习排兵布阵,那你改天去一趟我家,我把父亲留下来的阵图,另有他的一些用兵心得,全数誊抄一份送你,但愿能对你有效。别的,你在研读兵法的时候如果有甚么不懂,也能够随时去我家问我,我必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给我背论语!”

“那就好。”黄裳哼哼,还不怀美意的就拿出了一根较着是早就筹办好的戒尺,拍打动手心说道:“先说清楚,为师教徒但是很严格的,你如果学得不好,别怪为师戒尺无情!”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改于父之道,可谓孝,哎哟!”

“纸上谈兵罢了,关头还是他能不能做到。”黄裳替弟子谦善,又在内心说你千万不要被他这张嘴骗了,老夫就是上了他的恶当,收了他这个弟子,现在想悔怨都来不及。

“气死老夫了!拿着书籍也能念错,三年改于父之道,也可谓孝?是无改!无改!”

“回禀李御史,读过一些。”赵荣这回说的是实话,在二十一世纪练习钢笔字时,赵荣练的第一本钢笔字帖就是《孙子兵法》,几次的练习下来,赵荣确牢记着了此中的很多段落。

也还好,黄裳的峻厉督导也不是毫无结果,在颠末端一段时候的苦练后,赵荣的羊毫字多少还是有了点长进――起码写出来不再一个大一个小,大小勉强能够分歧,同时对着书籍念诵,赵荣也能把《论语》和《中庸》念得一字不差,再没有念出甚么错别字,黄裳也这才肝火稍消,每天少发了一两次火。

“在润州收的,当时老夫与他偶尔相遇,他诚意拜师,老夫又见他勉强还算好学,便收下了这个弟子。”黄裳答复得很含混,又向赵荣呵叱道:“荣儿,既然明天你有缘与李御史了解,那你今后就要向他多请教请教经义学问。另有,你是武职,有机遇也要向李御史多多请教一下兵法韬略,知不晓得李御史的父亲是甚么人?我朝名将李夔!李御史固然是文职,但家学渊源,在兵法用兵方面也极故意得!”

“本来如此,真没想到黄学士竟然另有一个当武将的弟子。”李纲笑笑,又问道:“黄学士在不在?我路过这里,趁便来看望一下他。”

赵荣一听大喜,从速向李纲施礼伸谢,又在内心说道:“如许最好,有了这个借口,我必定便能够少学一点四书五经了,再这么学下去,我迟早有一天得被师父活活打死啊。”

“也好,李纲是老夫的子侄辈,你去替我驱逐正合适。”黄裳也非常重视辈分,又叮咛道:“不过记着,千万不能在李纲面前提及童太尉和你的事,不能让他晓得你是如何入仕的。”

李纲楞住,半晌才向黄裳笑道:“公然是明师出高徒,真没想到黄伯父的弟子如此年青,竟然能够总结出如此简练精要的统兵诀窍,的确就是字字珠玑,言简意赅。”

言罢,赵荣从速出门,一起小跑到了黄家门前驱逐李纲,成果呈现在赵荣面前的,是一个三十出头的中年男人,边幅堂堂还神情持重,一看就属于那种忧国忧民级别的清官好官,赵荣不敢怠慢,忙向李纲施礼说道:“末将赵荣,见过李御史?”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