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北宋辽金风云人物大观》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富弼[第2页/共5页]

元丰六年(1083年)八月,富弼在洛阳病逝,享年80岁。死前给神宗上书,说他摆布多小人,非国度之福。又陈时政之失,封押后交给他的儿子绍庭,还期许神宗以时势见问。司马光、范纯仁去吊丧,绍庭把这事对他们说了,他们都以为那是遗表,叫绍庭顿时送给神宗。神宗读后非常哀思,辍朝三日,内出祭文致奠,赠太尉,谥文忠。元祐(1086年~1094年)初,配享神宗庙庭。哲宗御制碑首“显忠尚德”,命学士苏轼撰文雕刻。绍圣(1094~1098年)年间,章惇在朝,说富弼曾反对变法,获咎神宗,罢去配享资格,靖康(1126年~1127年)初年才规复古典。富弼有奏议12卷、札子16卷等,著作今存《富郑公诗集》1卷。

司职谏院

明道二年(1033年)十仲春,范仲淹因切谏仁宗废皇后之事被贬出朝,富弼这时正服毕父丧,回到汴京,便上书天子,觉得“废嫡后,逐谏臣”,一举两失,不是承平乱世该当作的事。又说范仲淹“奸佞不挠”,“闻过遂谏”,是履责失职,决不该当黜弃。后通判绛州(今山西新绛),迁直集贤院。

宝元二年(1039年)四月,元昊派人使宋,要求宋朝承认夏国,册封帝号。仁宗与朝中大臣久议未决,直到六月,才决定削去宋封元昊官爵,备兵征讨西夏。十仲春,富弼上《论西夏八事奏》,说西夏来使部从仪物隆盛,言辞傲慢,必是元昊亲信大臣,要求朝廷立斩西夏使者,以示朝廷抗御决计。诏为开封府推官、知谏院。富弼担负谏官,忠于职守,大胆抨击时政,多次极言进谏。当时朝廷制止大臣越职言事,富弼借产生日蚀一事,恳请朝廷广开言路,以为“应天变莫若通下情”,因而消弭了这项禁令。康定元年(1040年)宋夏三川口之战,因为内侍监军黄德和临阵脱逃,导致宋军大败,大将刘平被俘,不食而死。黄德和为回避罪恶,诬告刘平投降,富弼力辩刘平委曲,请朝廷备案检查。仁宗命文彦博主持审理,终究给刘平昭雪。厥后仁宗任命夏守赟为陕西都总管,又任命内都知王守忠为钤辖以行管束,富弼当即疏谏,以三川口之战,监军掣肘,将权不专乃至遭败经验,力请夺职王守忠。为了加强对西夏防务,富弼还建议扩大宰相事权,兼领枢密职,并厚赏西夏来降者,这些建议都被仁宗采取。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