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谢你自己,站对了边[第1页/共3页]
洪熙帝听着宴翎安静无波的声音,俭朴无华,连那些恭维之语都显得朴拙了几分。
洪熙帝昨夜只睡了两个时候,又在大朝会上听完群臣在赈灾一事上的相互扯皮,脑袋都被吵成一团浆糊。
二人不再言语,保持着不远不近的间隔,直到在一处岔道分开。
尚公主是迟误一辈子,但娶了顾氏女,若将来局势再变,嘉庐就会成为宁国公府中职位最难堪的人。
世家后辈,又有几个是真正凭本身情意挑选老婆。
统统人都在谨慎摸索,等候明朗的一刻。
洪熙帝斥责了礼部尚书一顿,喝止两党之间的论争,准了褚承瑜的请缨,又号令方固领受四方馆的事件。
不过褚承瑜的定见被宁国公无情地采纳了,还回以“你老迈不小了从速结婚,别让母妃担惊受怕。”的教诲。
“不过是两害取其轻罢了,父亲又何尝敢通盘信赖。”
不争就要死,为了刘氏上千族人,宁国公都要拼上一身功劳去争。
“昨日宁国公府二夫人安氏,带侧重礼上顾府提亲。”
刘嘉庐的心态很平和,顾三蜜斯也是识大抵之人,独一持反对定见的,只要褚承瑜。
他活了六十多年,就没见过如许不着调的兔崽子,上赶着给别人递刀。
一入深宫深似海,德妃一辈子没碰到过能让本身的心动的人,以是当年主动嫁给时任太子的洪熙帝做侧妃。
除了西域使团和一些老固执有微词外,大部分人都很对洪熙帝为南边祈福的行动赞誉有加。
德妃回到翊坤宫,宁国公府的二夫人安氏还在等着她。
太子殿下能借此立住储君之位,德妃就不再强求太后之位。
德妃对洪熙帝并无爱意,也没有恨意,反而在后宫游刃不足,风雅得体。
宁国公被气得吹胡子瞪眼,五皇子一系的武将们也纷繁出言劝止。
褚承泽站在最前线,始终冷着脸,一言不发。
只要两个字描述:舒坦。
武将们只会在宁国公的眼神表示下,向洪熙帝进言:南边大雪未停,赈灾事件还需谨慎。
可惜洪熙帝偏要打乱她的人生,莫名其妙先废了太子,又搀扶老七上位,把前朝后宫搞得一团糟。要不是怕累及家人,德妃乃至有过大逆不道的设法。
时势动乱,各方蠢蠢欲动,德妃自认比顾贵妃还是多一些脑筋的。
而褚承泽,背后有河东沈氏。
他要亲身去挽救江南的刘家军。
如果顾相不再帮手亲外孙褚承安,曾经那一批旗号光鲜的三皇子党,也不会心无旁骛地转投到五皇子的阵营中。
宁国公脸都黑了,乃至想当场跟褚承瑜断绝干系。
宁国公府二夫人半信半疑地分开,回到宁国公府报信。
顾相对褚承安很绝望,却不看好褚承瑜,非常有技能地推了一手。
大朝会上再次展开论争,大要上仍旧是三皇子党与五皇子党的针锋相对,实际上倒是新一轮的暗潮涌动。
这几年他成心指导老三和老五相互管束,现在二人的外祖家却要攀亲。
顾相及其弟子的态度更加光鲜,宁国公不得不重新考虑,要不要搀扶褚承瑜与太子争夺皇位。
褚承瑜生性打动不过脑,褚承安从不以身涉险,老四褚承远在大朝会上几近没开过口。
这是多么爱民如子的千古明君!
当然,看起来再不拘末节的糙汉,能站在金銮殿超越一年,都会变得务必谨慎。
“甚么?”洪熙帝展开眼,破天荒问出一句废话,“顾相同意了?”
洪熙帝眼神锋利,完整复苏过来,脸上掠过寒意:“查,他们达成了甚么和谈。”
“辛苦德妃娘娘走这一趟,玉清铭记于心。”玉清公主掉队于德妃半步,在踏出永寿宫时,柔声表达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