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大军压境,破军现身[第2页/共3页]
褚承泽神采波澜不惊,心中还在推演着伊河部落的雄师从何而来。
顾相部下倒是有很多弟子能顶上,只是有珠玉在前,不想此时接办。
此时再观其仙风道骨的高人姿势,褚承泽才看出些分歧的意味。
洪熙帝好久没见到本身的文武大臣如此精力畅旺,很多年过花甲的老臣骂起人来的确抖擞了第二春。
“太子,你以为该如何措置伊河部落?”
三皇子党和五皇子党蠢蠢欲动,在吏部被太子兼并的当下,户部就成了必争之地。
就算他们内心不把褚承泽当储君看,也不能僭越,特别在政事上颁发定见时。
“决计不能像两年前那般悄悄放下,白搭了将士们的尽力。”
御史大夫罗绍目不斜视地站在行列中,也不再让部下御史出言禁止。
能将一个江湖骗子搀扶整天子宠臣,对北蛮皇族隐蔽和南蛮部落异变了如指掌。
南蛮部落百年来各自为政,谋而分歧,一个新任大巫靠甚么让其他四个部落结合出兵?
另一个胡侍郎则是和稀泥的一把妙手,一传闻五皇子的外祖父宁国公成心推举他,吓得把腿给摔断了。
自洪熙十三年后,大周就没有参战人数超越十万的战事,太安然闲了好久。
南蛮打不打都是南蛮,户部尚书才是最要紧的肥缺。
褚承泽一句话,刹时将缠斗的三方的战意消弭于无形。
一样是回绝拨款,穆正清就能说得民气服口服,如沐东风。
“太子殿下所言极是。”兵部赵尚书当即附议,“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做完整筹办,还需户部着力。”
“卫卿,卫家军为何没发觉到非常?”
“坞州阵势陡峭,易攻难守,恳请陛下调派救兵粮草。”
工部薛尚书也很主动:“陛下,户部掌管天下财务,尚书之位,实在不宜再空悬下去。”
他比洪熙帝早一步收到战报,是穆歆让北夜快马加鞭送返来的,还附赠了两个伊河部落的俘虏。
“儿臣觉得,伊河部落来者不善,该抢先定下户部尚书。”
新任大巫耶尔兰集结二十万雄师压境,刀锋直指坞州。
上一任户部尚书是穆二老爷,要家世有家世,要才调有才调,八面小巧可谓端水大师。
洪熙帝深深看了一眼褚承泽,松口道:“户部尚书一职,诸位爱卿可有推举人选?”
都已经被打到门口了,以洪熙帝的脾气,此次不掀翻伊河部落的祖坟,都不算完。
只三日,怀虚道长就把握了耶尔兰的平生和八字,还用卦象证明了当初所言非虚:“若不能将此人拦在关内道以外,恐有大患。”
中立派本来风俗和稀泥,但迩来压抑得久了,反其道而行之,两边都骂。
洪熙帝听着朝臣或至心或冒充保举的人选,不满中也有些悔怨。
以他这几年对南疆的研讨,就算二十万是虚数,也差未几要掏空五大部落统统青丁壮。
南疆遇袭的战报传到都城,洪熙帝大怒,传旨卫大将军三日内缉捕统统行凶之人。
户部尚书之位争辩了三天,在满朝文武都快把南蛮抛在脑后时,伊河部落初次向大周亮出了獠牙。
洪熙帝有那么多儿子,总要有人做太子这个位置,没有人比褚承泽更合适了。
这些天不管提甚么需求,都被两个户部侍郎来回推委,只说做不了主。
兵部和工部是六部中耗损最大的,一年到头都在跟户部要钱。
兵部赵尚书紧跟着站出来:“陛下,伊河部落阳奉阴违,大逆不道,此战必须将他们打服为止。”
四皇子褚承远眼神闪现一抹讽刺,他母妃是丽嫔,外祖父仅任益州刺史,没人把他放在眼里。
不然就不但是对太子不敬,而是对洪熙帝的公开违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