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公鸡中的战斗机[第2页/共2页]
“不错,曹家制墨工艺传承至今,历经三百多年不衰,必有精美之处。现在的掌门人曹德辉是我的多大哥友,如果是他,应当有体例。”
谨慎的拿起墨锭,分歧形状,分歧用处,巧夺天工,精彩之极。
“不愧是皇室御制,就连盒子都是上好的紫檀,可惜少了一个铜扣。”
“紫云砚,存世量仅为八块!宝岛翦淞阁阁主黄玄龙有块紫云,这是第二块。”
“当时被一个匿名大藏家电话拜托竞拍走,今后再也没有见过整套紫玉光!”
“虽非砚,著录于阅微草堂砚谱第三十六方,乃自用砚台……”
至于铁齿铜牙纪晓岚,本人也是传怪杰物,史乘记录:年八十犹不衰,日蚀肉数十斤,整天不啖一粒谷,真怪杰也。
“暮年将所藏古砚拓编成《阅微草堂砚谱》,特把乾隆嘉庆两位天子的三方赐砚列于砚谱之首,对这几方砚极其保重,铭嘱子子孙孙世宝用之。”
“你太藐视御用贡墨喽!”
拿起最后一块砚台,吃惊道:“这莫非就是大名鼎鼎的紫云砚,比虽非砚更贵重,排名第六!”
鲁善工仰天长叹,现在终究明白修复极品的步步惊心是甚么感受!
他曾说过:墨都是由烟黑所制,只要墨的烟仔细、胶轻,便可用。
纪华诚笑道:“恰是紫云砚,先祖号称第一才子,学富五车,更是大保藏家,平生嗜砚成癖,将其书斋定名为九十九砚斋,所藏多为古砚名品。”
大学士纪晓岚,别的不说,保藏砚台绝对是发热友级别,九十九砚斋名满天下。
鲁善工点点头,看来真要下江南一次,给纪华诚满上茶,笑道:“墨我就不难为您老,可这砚台,总要让长辈开开眼界吧?”
鲁善工暗自点头,不愧是书香家世,家传深厚,早就传闻纪家最善于文房,特别是砚台,在圈里首屈一指。
“不会吧?”鲁善工放下茶杯,不解道:“天子脚下竟然找不到一块墨?”
然后翻开漆盒,竟然满是砚台,足足有六方!
“哎,没体例,还得去求人!”
曹素功,徽州人,清朝四大制墨名家之一。暮年用心科举官吏之途,因不遂心愿,便返乡以制墨为业。
“家传条记中风趣地写道:城内多少朱紫居,歌舞繁华锦不如。谁见空斋评砚史,白头相对两尚书。”
文房四宝两大世家,一是造纸曹家,二就是制墨曹家,二曹名扬天下。
“这……”鲁善工深吸口气,竟然连纪家都找不到紫玉光?那……
翻译成口语文,就是不用饭,只吃肉,还是一天好几十斤的食量。别人一夜七次,纪晓岚更是日御五次。别人善于耐久战,他打的游击战。
为制止墨开裂,他常常亲手在墨的表面涂上一层大漆,庇护墨色不失,陈化如新。
鲁善工灵机一动,脱口道:“您的意义是去徽州曹家?”
“你要找紫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