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上将军陆逊日记 作者 曹凌[第2页/共9页]
魏子玉真是进步神速,一日千里。前些日子,他以三路雄师入吴,路路阵容浩大,生生地以一己之力,形成了我大吴可灭的局面,而我们对他倒是无可何如。他已经全占荆州,并节制了豫章船厂,我吴国被他停止住了咽喉要地,又丧失了向外生长的空间,除了向大汉昂首称臣,已经别无挑选。但是他却没有就此满足,竟然开出了一份征辟的名单,都是大王平时萧瑟的士人,而我弟陆瑁鲜明名列榜首。此中只要有三成人情愿退隐大汉朝廷,我吴国的民气便会崩溃。幸亏诸葛亮、李严和魏霸三人互有龃龉,若大王能在这类危急存亡之时有所窜改,内修政事、善抚民气,外结诸葛、以待时变,也不是完整没有机遇,起码不失为一方诸侯。但愿此次大王能听得进我的劝戒了。
黄武八年三月十五日安桥寨
“夫人,明天有甚么人来过府中吗?有人进了我的书房吗?”陆逊打断了正在安排家务的孙舒城,沉声问道。
黄武八年蒲月九日武昌
(虽说以伯言兄的信誉度不交押金也行,但是抗儿嘛我很对劲,就不客气了。)
在将近两千年后,晋朝建国大将军陆侯之墓被发明。墓穴非常简朴,陪葬品很少。在专家们绝望之时,却不测埠发明了几卷不知何故保存了下来的残章断简,上面的笔迹尚清楚可见。专家们如获珍宝。颠末艰苦地复原、清算和翻译,这些残卷的口语文本获得了传播,是为《晋大将军陆逊日记》。
明天接到了车骑将军(对了,应当称晋王殿下了)的号令,让我带领颍川军团北上,插手围攻洛阳的会战。方才又细心巡查了一下虎帐,仰赖晋王殿下的威名,又有子柔、子烈帮手,军心根基稳定。此次实在还是多亏晋王给我的那名叫鸽子的神鸟,使我及时获得了动静,打了诸葛恪一个措手不及,不然事情只怕也不会这么顺利。
(陆夫人确切是个贤惠的老婆。话说一样是娶孙氏女,你可比伯仁荣幸多啦。)
再说说这篇文章吧。本文我于好些天前便已经动笔,期间数易其稿,力求完美。然笔力毕竟有限,有些细节(比如详细的日期)也没有细心查对,此中不敷之处,想来也不会少的。是以,也仅供大师一笑。想来细心的小火伴们应当已经发明,本书数次把蜀国诸葛亮、吴国陆逊和魏国司马懿相提并论。此三人,可谓是后三国期间的灵魂人物。三人都是世家后辈,但本性却截然分歧:此中诸葛亮抱负重义,司马懿实际功利,而陆伯言则介于二者之间。本书中,诸葛亮戏份最多,引来争议不竭;司马懿根基酱油,唯几段父子情深,让人面前一亮;陆逊戏份未几很多,表示中规中矩,很少惹人谛视。但是,相较于诸葛亮和司马懿的纯粹,陆逊因为其特别的经历,显得更加冲突与庞大。汗青上的陆逊,服从于实际的同时却难以健忘抱负,谦逊的表面下埋没着深深的高傲,这也是他悲剧结局的一个首要启事。本书中,老庄让他碰到了魏霸这一明主,弥补了我心中的一大遗憾。只是作者对其心机活动着墨未几,不免使得他的窜改显得有点高耸与难明。是以,我决定以陆逊日记的情势,通过陆逊的视角,来重新梳理一下魏霸的传奇故事,作为我对《霸蜀》一书的总结与记念。当然,这也是我作为一个“吴人”,对于吴将的一点私心与偏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