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第2页/共5页]
党士元成为周莹第一笔皮子换布买卖的参谋,把周莹引进了皮货业中。
邓监堂说:“苏杭的茶叶誉满天下,你不舍近求远到那里找茶源?”
王坚仅花了一百二十两银子,就收回了一尊三十六寸高的商朝青铜鼎,喜得周莹围着商鼎转来转去,连续看了三天也不让人把鼎保藏进库。半个月没出,一家典当铺在泾阳县城开了张,典当行有了周莹的影子,渭北人有了又一条生财之道。到了清末,关中地区开设的典当铺多达八百余处,可谓盛况空前了。
周莹的尝试给泾阳增加了一个新的行业――皮革加工。到了清末,泾阳成为陕西又一皮货加工转口贸易中间,陕西的外相加工技术传播到了兰州,成为陕西商帮在兰州把持运营的又一行业。
周莹反问:“我为甚么要舍近求远呢?”
天泰牌茶砖在藏北一炮打响,动静很快传遍茶马古道,时过半年,丝绸路上和由陕入川的古栈道上,发卖茶砖的茶商来往穿越,邓监堂和周莹的名字,跟着天泰牌泾砖的名字,传遍了陕、甘、宁、青、新、川、藏、蒙古,成为茶马古道上的一支主力军,马合盛的茶庄则因茶砖质量敌不过周莹和邓监堂的天泰牌而被茶商萧瑟,马合盛经再三考虑,最后长叹一声封闭了马合盛茶庄,悄无声气地返回甘肃庆阳故乡,退出茶商行列后过起了地主糊口。
颠末两春三秋的尝试,邓监堂终究在周莹的尽力支撑下,研制出了新的茶砖,陕青绿茶的炮制技术获得改进,质量明显进步,因为在研制茶砖过程中,邓监堂是在西乡县一个名叫天太的茶农家中炮制出第一块茶砖,以是,在和周莹筹议后,为感激茶农天太的尽力帮忙,便将茶砖定名为“天泰牌”茶砖。上市后,因“天泰牌”茶砖加工厂和批发地在泾阳县泾干镇,货因地而名,厥后被人俗称为“泾砖”。“泾砖”一经问市,便遭到消耗者的欢迎,藏北茶庄分号大掌柜赵道格尔的儿子进安吴堡代父向周莹拜寿时,对泾砖赞不断口,说:“天泰牌茶砖比马合盛的茶砖质地更纯,味更暗香,必然会遭到牧民和藏民的欢迎。我回藏北时,必然要带三百头骡和牦牛驮上天泰茶砖,让藏北人尝尝裕兴重的香茶。”
周莹想了想,才问:“皮子换布,咋作价?你清楚吗?”
周莹用三十八万两银子的布,换回了同代价的皮子,颠末党士元加工卖掉后,净赚了八万六千多两银子,她忍不住笑道:“这钱挣得是不是太轻易了?”
周莹做买卖,买啥啥成,卖啥啥贵,银子一个劲往里收,她的兴趣也越来越遍及,在庆贺她三十岁生日时,王坚对她说:“一个叫南金昌的秀才想把他家传下来的一个商鼎当给少奶奶,不知少奶奶意下如何?”
周莹说:“你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商鼎你去收回来就是了。”
周莹问:“此话怎讲?”
周莹说:“我刚才已经讲了,当场取材嘛,咱陕西的安康、汉中,自古就是产茶的宝山宝地,你现在喝的紫阳毛尖、午子仙毫,哪一点比不上苏杭的茶叶和云南的普洱茶?马合盛的泾砖,用的满是原茶老叶加工而成,畴昔我们不晓得此中奇妙,舍近求远,多花了银子多受了罪,现在明白过来,再走老路,岂不是变成了实足的傻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