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安吴商妇(晚清女首富周莹传)》 1/1
没有了 设置 下一页

第1章 引子(1)[第1页/共3页]

五个儿子见老爸表了态,同声说:“我们听爸的,爸说咋办都成。”

周玉良甩甩手说:“我咋没感到饿呀?”

周玉良叹道:“马三阳的爸叫马明康,同治元年陕西回民叛逆时他也拉了一杆人。马明康并不是回民,他是甘肃庆阳人,率军横扫渭北时,被皇上派兵围歼,兵败后逃往甘肃途中,迷路撞进咱孟店村。当时你二哥在村里主事,欢迎马明康时在饭菜里下了迷药,迷倒了马明康和他十五个结拜兄弟,然后报了官。马明康等人被官府处斩。暴尸第二天,马明康的儿子马三阳流亡途中得知动静,连夜潜回,趁夜黑偷走了马明康的人头,临走投信给我,发誓有朝一日,必然要为他爸报仇雪耻。当时爸并没往内心搁,觉得马三阳只不过是一句话,岂料时隔十三年,马三阳真的来向我们索仇了!”

孟店村是个有着三百多户人家的大村,村中周氏家属是三原县首屈一指的富户。马三阳率军围了孟店村,起首是冲着周氏家属的财产而来,以是,开出令人匪夷所思的价码,但在马三阳内心,这一价码对孟店村人来讲,仅仅是小菜一碟。

1872年夏。陕西三原县孟店村。

夏季的傍晚,残阳如血。

周海斌一下怔在那边。他活了二十一岁,还是头一次晓得这回事,急得满头流汗,说:“爸,咱孟店村怕是凶多吉少了。爸就是把一百石粮,五十万两官银,八十匹马,四百套衣服全给了马三阳,他也不会善罢甘休呀!”

周玉良听完二儿子的话,一拳擂在桌面上说:“大师别争了,事到现在,给是个死,不给也是个死!若让官府砍头,还不如让马三阳砍了我们的头,将来官府晓得了,咱也落个满门忠烈的名声。”

正在深宅大院里细嚼慢咽的孟店村村主周玉良,听完在门口密查音信的小儿子周海斌禀报,把手里筷子一放,忽地分开座椅,睁大眼睛自言自语道:“马三阳不是一盏省油的灯,这回咱孟店村要遭大灾害了!”

周海玉、周海清、周海潮、周海水、周海斌五兄弟,遵循父亲周玉良的叮咛,当即各回各院,把仆人庄勇和凡能上阵的男女构造起来,堵死了院门,上房的上房,伏墙的伏墙,筹办与马三阳决一死战。

孟店村以周宅为中间,构成一个南北长、东西窄的修建群,周宅占地一百六十亩,由东至西一字排开,建有十七座院落,一道砖砌高墙呈长方形将十七座院子围住。围墙北边设有三个大门,中间大门平时很少开启,家人出入时,规定主子走东门,下人与车马走西门,逢节日或严峻事件才开启正门。街门至宅第中间空位构成扇状,铺有十七条砖砌甬道,甬道之间为花圃广场,各宅第门外两边为拴马桩、上马石,第九座宅第门前有周氏华表。围墙南边设有两个大门,门内为马厩、车棚、粮仓、猪舍、厕以是及下人住房。中间有一道矮墙将正宅隔开,矮墙内为各宅主子后花圃与厕所。矮墙上开一门,平时上锁,只要主子用车马时才开启。围墙四角建有四座望月楼,平时为巡更职员值更处,遇告急环境,则可起到抵抗入侵者的服从。

这时,获得告诉的周玉良四个儿子,从各自院子来到周玉良住的院子堂屋里,共同参议对策。父子六人筹议了足足一顿饭时候,也没能筹议出个分歧定见。同意满足马三阳前提的三儿子周海潮说:“把马三阳这个瘟神打发走,不但能保住周氏家属生命财产,并且能保住孟店村人的安然,不然,结局就难预感了。”反对向马三阳低头的二儿子周海清则说:“马三阳是惯匪,他爸马明康被斩后,他占山为王,当了匪贼,杀人劫财,无恶不作。眼下又趁回民叛逆,打着叛逆兵的灯号发国难财,我们若满足了他的讹诈,岂不是助纣为虐?退一步讲,眼下他就是不杀我们,过后,让朝廷和官府晓得了我们帮助马三阳的事,咱也逃不脱一个通匪的罪名,得砍头呀!”

没有了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